《阵地》:铭记那段以笔为枪的峥嵘岁月

10月22日,《阵地》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该剧以1938年至1944年桂林文化抗战运动为背景,全景展现抗战背景下,中国文化界以笔为枪、坚守文化阵地的壮阔历史。《阵地》从选题策划到剧本写作,到实际拍摄经历了怎样的创作过程?演员在饰演角色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感受和体悟?研讨会

以李克农视角打开电视剧《阵地》(8):别了,桂林!

1941年初,皖南事变亲者痛仇者快重庆控制舆论,颠倒黑白夏衍揭露真相,绝地反击桂林上空,阴云密布我们与时间赛跑抢在敌人动手之前将进步民主人士安全撤离敌人要斩草除根“八办”战略转移我们走了我们的故事会留下别了,桂林山河作证,我们终将归来!来源: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

以李克农视角打开电视剧《阵地》(7):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群“小好汉”聪明又能干却住岩洞、饿肚子于心何忍路莫村里飞出孩子们的歌对手却又借机挑起事端他咄咄逼人,我克制让步他暗怀鬼胎,我见招拆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民族魂,代代传驱日寇,志如磐来源: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卢浮宫被盗最新进展:两件珠宝已被找回,

以李克农视角打开电视剧《阵地》(6):《救亡日报》绝不会停刊!

在桂林“跑警报”是必修课人能跑,机器却跑不了《救亡日报》被炸回原点进岩洞,开油印一期不能少!要用话剧《一年间》筹款“干就干个大动静!”沪上演员火线穿越演出引爆双城,文化抗战再掀高潮你查封《观察日报》,我抢运印刷设备一文一武两支队伍,干得漂亮!来源:广西综艺

以李克农视角打开电视剧《阵地》(3):谍影桂林!于无声处听惊雷

建阵地,传情报看李晨淡定拿捏对手桂林,军统环伺李克农从容布局:建八办!“不是国共合作了吗?怎么还有特务?”有些战场,从未消失“游龙戏凤”“文刀刘”“木子李”三言两语,隐秘战线悄然铺开一条关键情报网络就此激活迷局之中我们,以无声智慧守护河山来源:广西综艺旅游

戏里戏外说《阵地》

赶上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来了一波抗战题材影视剧的热潮。这其中,电视剧《阵地》是一个有个性的异类,一是因为其题材的独特性,二是因为其表现手法的与众不同。先说题材的独特性。《阵地》完全没有抗日剧和谍战剧“手撕鬼子”的爽剧风格,而是

向读者郑重推荐: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剧《阵地》

我不是追剧族,也早过了追剧的年龄。但作为消遣,如果时间允许——不影响每日写作的话,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的电视剧,我还是会看一看的。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所以,该频道该时段近来一直安排的是抗战主题的电视剧:从《浴血荣光》到《归队

看过《阵地

1阅读本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便于参与讨论与分享,感受更多精彩内容。您的每一次支持都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感谢一路相伴。2“一部讲述抗战岁月,一部聚焦谍战风云,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究竟有何共同之处可言?”3伴随着九三阅兵的热烈氛围,中华大地处处飘

看《阵地》说桂林:桂林文化抗战故事从一张报纸说起

《救亡日报》旧址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碑文。《救亡日报》旧址外观。开栏语:当央视荧屏上《阵地》的烽火燃起,一段尘封的桂林记忆正被悄然唤醒。那些激荡在山水之间的抗战传奇,那些镌刻在岩洞石壁上的文化印记,从未随岁月流逝而褪色。桂林,这座被誉为“抗战文化城”的山水名

央视《阵地》开播:以笔为枪的文化抗战,唤醒不屈民族魂

央视又出好剧了!没咋宣传就空降黄金档的《阵地》,一开播就让人上头。冯绍峰、李晨、王劲松这些实力派凑一块儿,讲的不是常见的战场厮杀,而是一群文人拿笔当枪的文化抗战,看得人心里又热又酸。这剧背景是1938到1944年的桂林,郭沫若、夏衍这些文化大佬都在这儿,跟着党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