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两岸同胞走进四川江安国立剧专旧址
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霍建阳):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近日,2025“文化抗战川渝行”两岸媒体采访活动走进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在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简称“国立剧专”)旧址,两岸抗战将士后代、抗战史研究学者和媒体人通过珍贵的实物展品、历史资料和图片,深入了解剧专师生文化抗战的历史,深刻感受抗战时期文化界人士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教育、以艺术报国的精神。
国立剧专1935年秋成立于南京,后历迁长沙、重庆等地,1939年4月学校迁至江安县,在此办学6年。剧专共办学14年,江安校址办学时间最长,培养学生最多,公演话剧最多,云集了曹禺、焦菊隐、洪深、吴祖光等戏剧大家,培养了谢晋、王生善、凌子风、王永梭、王恩等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人才,先后公演了《岳飞》《雷雨》《哈姆雷特》等中外话剧、歌剧以及街头剧、杂技、木偶戏。在江安的6年里,剧专成为文化抗战重要的阵地之一,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演出活动,创作演出了大量抗日戏和进步戏,对鼓舞民众,推动民众积极抗战,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发挥了文化方面的巨大作用。
曾在江安工作学习过的剧专师生有数十人后来去到台湾,成为台湾的戏剧文化骨干和精英。近年来,台湾艺术大学等学校的师生积极参加“国立剧专在江安”戏剧文化周,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感受两岸戏剧血脉的连接。
图为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旧址,剧专迁到江安后,选定文庙为校址,将庙内两廊改为教室,大成殿改造为演出舞台,殿后是存放古今中外戏剧文学杂志、图书6000多册的图书馆。(摄影:霍建阳)
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馆长张毅为到访的两岸媒体成员介绍剧专在江安的历史。(摄影:陈君)
国立剧专第七届高职科话剧组第二期毕业学生在江安本校剧场合影。(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供图)
江安国立剧专旧址内,余上沅校长铜像。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由中国近代话剧运动奠基人之一、著名戏剧教育家余上沅先生担任校长。(摄影:陈鑫涛)
戏剧大家曹禺在江安国立剧专任教时的办公桌。在江安时期,曹禺完成了话剧《北京人》《蜕变》《正在想》的创作,以及《家》的改编。(摄影:霍建阳)
1942年4月11日,剧专教师吴祖光批阅剧专第六届校友王开时在江安时期的作文《我记忆中的卢芳》。(摄影:陈君)
剧专第六届校友崔小萍(左一)与学生在台湾的播音室排练广播剧。(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供图)
2008年3月19日,剧专第四届校友彭行才于台湾致第三届校友李乃忱的书信,他在信中写道:“三年前闻你迁居江安。很想看看求学的孔庙(编者注:剧专迁到江安后,在江安孔庙办学),并想与你相叙。”(摄影:陈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