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天下缘!
10月24日,A股走出“放量突破+科技狂欢”的炸裂行情——沪指以3950.31点光头长阳收官,不仅刷新近十年新高,更精准踩在关键点位上;创业板指暴涨3.57%站稳20日线,科创50指数飙升4.35%;两市成交额突破2万亿,较前一日放量20%,70余只个股涨停,科技板块掀起涨停潮。但这波看似无懈可击的突破背后,藏着两个决定11月行情的关键变量,尤其是周末即将到来的中美马来西亚磋商,直接关系到4000点能否顺利拿下。
一、突破“含金量”拉满:2万亿量能+板块切换,不是诱多是真主升
不少投资者疑惑“这波上涨是不是主力诱多?”,但两组核心数据足以证明突破的真实性,绝非短期炒作:
其一,2万亿量能背后是“真金白银”的场外资金进场。周四两市成交额仅1.67万亿,周五直接跃升至2万亿,单日放量超3300亿,这种级别的资金增量,绝非主力对倒能实现。更关键的是“板块换血”信号——此前负责护盘的煤炭、银行板块集体歇菜,大有能源震荡走弱,而AI硬件、存储芯片、商业航天板块集体爆发:生益电子20cm涨停,中际旭创以494元收盘价创历史新高,寒武纪大涨9.01%收于1525元,再度超越贵州茅台的1450元收盘价,成为A股“股王”。这种“从防御到进攻”的切换,正是主升浪启动前的典型特征,2023年科技行情爆发前,也曾上演过一模一样的剧本。
其二,政策+经贸双利好构成“硬支撑”,不是瞎炒概念。这波科技股上涨,本质是“政策风口+产业红利”的共振:一方面,“十五五”规划明确将“科技自立自强”列为核心目标,央视新闻解读称,航天领域将发射嫦娥七号、八号推进载人登月,AI企业数量已突破5300家,2027年智能终端普及率要超70%,商业航天、AI硬件等涨停股,全是踩在政策节点上的优质标的;另一方面,中美周末将在马来西亚磋商稀土、大豆议题,中国手握全球70%稀土产量,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离不开这一关键资源,而我国也需要稳定的大豆供应链,这种“互补性谈判”很容易出共赢结果,周四尾盘的拉升,正是资金提前博弈这一利好预期。
二、三个关键问题要想透:关系你的持仓收益
突破行情虽好,但盲目追高容易被套,这三个问题必须理清,才能把握后续机会:
1. 券商没动,主升浪还缺“发动机”
周五科技股涨疯了,但券商板块仅微涨不足1%,并非资金不关注,而是在“等信号”。券商作为“牛市旗手”,启动需要两个前提:一是量能稳定在2万亿以上(目前刚摸到门槛,尚未站稳);二是中美磋商、月底APEC会议等关键消息落地。当前资金先抢筹科技股锁定筹码,等这两个信号明确,券商大概率会启动补涨,届时才是主升浪真正加速的时刻,现在的沉寂只是“蓄力”。
2. 跳空缺口必回补,是最后上车机会
周五沪指留下的跳空缺口,大概率是“普通缺口”,短期一定会回补。参考今年4月的案例,当时沪指突破后的缺口,半个月内就完成回补,而回补后恰好成为最佳低吸时机。之所以说这是“最后一次倒车接人”,是因为技术面已给出明确支撑:MACD在低位金叉,60日线向上拐头,震荡低点不断抬高,回补缺口只是确认支撑,不会改变上升趋势。届时只要科技主线回调5%左右,比如江波龙(当日涨16.73%)、思泉新材(当日涨12.39%)这类高弹性标的出现回调,就是闭眼低吸的机会,错过可能要追高。
3. 周末“胜负手”:中美磋商定方向
现在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马来西亚的中美谈判上:如果谈成(比如稀土出口适度放宽、大豆采购增加),下周沪指可能直接冲击4000点;如果没谈拢,大概率会震荡两天,但跌幅有限——毕竟科技板块的政策底还在,“十五五”规划的长期利好不会因短期谈判结果改变。从细节看,这次谈判选在离中国较近的马来西亚,且专门挑稀土、大豆这种“容易达成共识”的议题,共赢概率很大,即便没出正式协议,只要释放“积极信号”,外资也会进场拉动券商。
牛市里最遗憾的不是没赚钱,而是突破前割肉、突破后追高。现在2万亿量能、政策利好、经贸预期全到位,就差券商临门一脚,这种时候“持仓”比什么都重要。周末不管消息好坏,都不用慌:好消息就持股等冲4000点,坏消息就借缺口回补加仓。
要知道,“十五五”规划给科技画的是5年的长期蓝图,这波行情不是涨几天就结束,11月的主升浪才是重头戏。与其纠结短期波动,不如紧盯科技主线的核心标的,比如存储芯片(江波龙、佰维存储)、商业航天(通易航天、中国卫星)、AI硬件(中际旭创、新易盛),只要量能不萎缩、政策不转向,趋势就不会变。
注: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内容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交易,后果自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