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主创、制作播出机构、烈士家属、专家、媒体代表等与会人员,就该剧的创作播出进行了深入交流。

《沉默的荣耀》无疑是一部现象级主旋律作品。其在央视热播期间,收视率连续霸榜、创造纪录,还火到了海峡对岸,掀起了一场线上线下、跨越时空的集体致敬。剧集收官后,后劲很大、余韵悠长: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福州螺洲镇吴石故居、舟山朱枫被捕处等相关历史坐标,皆迎来了大量缅怀致敬的民众。

《沉默的荣耀》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海报 图源:“CCTV电视剧”微信公众号

一部明知结局、题材沉重的剧作,何以引发如此大的反响?从中我们又能看到主旋律创作的哪些密码?构筑在历史真实之上,激发了观众的家国情怀,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

作为首部真实展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以吴石等英烈为原型,讲述了“东海情报小组”冒死传递情报、助力全国解放的故事。剧中九成以上人物实有其人,情节主线贴合历史记录。这个故事最终没能胜利,没有戏剧化的“金手指”与主角光环,只有无数个体在极端环境下的默默奉献、艰难抉择与无畏牺牲,反而更接近隐蔽战线斗争的本来面貌。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诚如该剧总编剧所言,“这部剧不为写谍战,而要写理想主义者的追求和情怀。”正因深度敬畏历史,作品才产生了极强的时空穿透力与感染力。当剧集收官,激荡在舆论场上的,是致敬英雄的情愫,是祖国统一的期盼。就像台媒所说,《沉默的荣耀》这样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化层面的创作,更是对历史主体性的重申与民族记忆的呼唤。剧中对时代风貌的精准勾勒、对历史走向的生动演绎、对两岸亲情的细腻刻画,让更多观众看到:两岸骨肉相连、同根同源,本就不该被分离;那些为祖国统一而壮烈牺牲的英雄,更不该被遗忘。

以生命为薪,英烈们照亮的征途终将圆满。这场收视热潮,也再次证明,主旋律作品创作的不二法门,正是与时代、与民众同频共振。那些描摹时代、回望历史、分享感悟的创作题材,从来都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关键看能否精准把脉、精心呈现。有筋骨、有思想、有温度的主旋律作品,也一定能赢得观众。

岂曰无名,山河为证;历史如镜,丰碑不朽。一位台湾作家曾发问,“这样朗澈地赴死的一代,会只是那冷淡、长寿的历史里的,一个微末的波澜吗?”时代浩荡前行,“沉默的荣耀”不再沉默,“未竟的事业”终将完成,这将是对所有英雄最好的告慰,也是所有故事最好的续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