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的发布,中美贸易关系出现了降温的趋势,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供需关系可能崩溃的风险之下最终选择低头,输掉了这场由自己一手挑起的关税战。

这对于一直以“赢”为主要目标的特朗普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大噩耗,除了少数铁杆MAGA仍旧在不断找补,美国国内大多数舆论力量,都在批评特朗普的这场战略误判,指责特朗普消耗国家力量,进行无意义的经济对抗。

但这还不是特朗普近期要面对的唯一噩耗,除了对华贸易关系的战略误判之外,特朗普在对俄关系上似乎也出现了严重的战略误判。他一直试图实施的“联俄抗中”策略,还没真正开始,就已经面临着失败的结局。

01.特朗普青睐于联合俄罗斯围堵中国

在美国国内,特朗普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一个敏感而充满争议的话题。自第一任期起,特朗普就主张缓和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以解除美国对俄制裁为筹码,换取俄罗斯减少对华往来,并削减欧洲军事投入,从而解决欧洲军事危机,减少美国在欧洲的军事投入,将更多精力转向对华遏制。

这一系列政策有一个专属名称,叫做“逆向尼克松”。因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成功让中美两国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而如今,特朗普试图将中国描述成美俄两国的共同威胁,采取类似当年尼克松的做法,共同针对中国的复兴。

美媒:特朗普“联俄抗中”策略失败

中美经贸高层对话中的美方代表

这一政策思路给特朗普的政治生涯带来了诸多麻烦,他的主要政敌美国民主党,就曾借此炒作特朗普“通俄门”,给特朗普扣上“俄罗斯间谍”的帽子。但特朗普本人对此一直深信不疑,他在第二任期上台后仍旧着力于缓和美俄关系,不但主动出手干预俄乌冲突,迫使乌克兰签署丧权辱国的矿产协议,还在公开场合多次发表有利于俄罗斯的谈判观点,赞成以俄罗斯胜利为结局结束俄乌冲突。

特朗普希望以此诚意打动俄罗斯,让俄罗斯接受他的策略。

俄罗斯对此也有所迎合,多次表达出愿意谈判停战、愿意恢复俄美关系正常化的倾向,看起来特朗普似乎正在说动俄罗斯加入美国阵营,构建起一个对华包围网。

但在特朗普输掉本轮对华关税战之后,美国评论界发现,似乎俄罗斯也不那么领特朗普的情。

02.“联俄抗中”对美国来说并不现实

在美国权威期刊《国家利益》杂志,近期刊出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就详细分析了特朗普对俄政策的失败。文中认为,即便俄罗斯正迎合美国的缓和政策,美国也很难真正离间中俄,因为地缘战略决定了俄罗斯在面对中美两国时,可以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首先,俄罗斯与中国之间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高度互补,且两国之间有着漫长的陆路边境线,有利于建设连接两国的基础设施。即便美国许以俄罗斯解除制裁的条件,要求俄罗斯减少与中国之间的往来,也很难真正督促俄罗斯执行,因为在地缘政治上美国是一个域外国家,根本不可能干预另外两个接壤大国的陆上接触。

美媒:特朗普“联俄抗中”策略失败

尼克松访华旧照,这趟破冰之旅促成了美国联华反苏

而且,美国多年以来的地缘战略决定了美国的重心始终在欧洲,为了恢复欧洲局势稳定而促成美俄关系正常化之后,俄罗斯完全可以破坏与美国之间的承诺,继续同中国保持密切往来。而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核心地缘利益,不可能冒着欧洲未来安全局势决定权再分配的风险,直接同俄罗斯翻脸,只能坐看俄罗斯鱼与熊掌兼得。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体量实在太过庞大,美国即便恢复欧洲和平,降低自身在欧洲的投入,也很难有足够的资源去转向亚洲,与其解除对俄制裁、加速俄罗斯的复兴,还不如继续保持如今的局面,拉拢盟友共同对抗中俄。

美媒:特朗普“联俄抗中”策略失败

图为中俄跨境铁路桥,域外国家很难干涉这种陆上联系

总结来看,这一系列观点认为,给俄罗斯松绑对美国的风险远远高于收益。在地缘政治层面上,美国应该维持前特朗普时代的政策,将中俄两国都当作美国的潜在竞争对手,团结盟友的力量来维持西方阵营的整体竞争。

站在美国的角度来看,这套理论的论点存在一些牵强附会的意味,但结论实际上是正确的。所谓的“联俄抗中”,对于美国来说并不实际,特朗普的“逆向尼克松”政策,注定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03.美国不可联俄的核心要素与维持霸权

很多人只看《国家利益》的这篇评论文章,恐怕无法真正理解为何“联俄抗中”对美国来说不可实行。因为这篇文章在有关美国核心地缘利益的论点中刻意藏笔,将更多原因归咎到中俄关系以及中国的“体量庞大”,少说了一个美国分析者经常碍于面子不愿意提及,但又无比重要的地缘政治要素,那就是阻止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形成。

在美媒的文章中,只隐晦地提到了欧洲是美国地缘战略的重心,但并未阐明其中的原因。实际上,美国之所以多年以来将重心放在欧洲,就是为了充当一个域外平衡手的角色,利用欧洲来干预欧亚大陆的整体格局。

美国在二战以后,就开始利用经济援助与人才交流控制欧洲,让欧洲成为美国在欧亚大陆的影响力投射平台,使美国摆脱自己两面大洋、难以直接向苏联施加威慑力的困局。

美媒:特朗普“联俄抗中”策略失败

乌军士兵用美国援助火炮开火

而在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威胁的消失,美国的新战略目标变成了维持自己的单极霸权,此时,欧洲的角色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美国除了继续利用欧洲作为影响力投射平台,还需要控制欧洲,让欧洲成为自己的“加血包”,以维持全球经济霸权。

但欧洲并非没有自己的野心,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盟,欧洲各国一直以来都试图建立一个独立的欧洲,复兴近代欧洲繁荣的局面。

而俄罗斯与欧洲各国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经济互补,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与欧洲的发达产业天然相合,双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同时,在欧洲的贸易伙伴中,还有中印这样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尤其是中国拥有完善的制造业与供应链体系,且与欧洲之间没有直接的地缘政治矛盾,是一个比美国更为理想的未来合作伙伴。

这让欧洲看到了一种可能性,即建立一个欧亚经济共同体,改变单极霸权格局,借此开辟欧洲复兴的可能性。

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风险,将会直接导致美国霸权崩溃,所以美国必须利用自身对欧洲的控制力与影响力,为欧洲树立敌人,将俄罗斯与中国都打到西方阵营的对立面,防止欧亚经济合作影响美国霸权。

美国在2014年到2022年竭力推动俄乌冲突升级,主要目的就是重构欧洲安全局势,迫使欧洲与俄罗斯能源脱钩,并削弱欧洲与中国市场的合作。通过人为制造地缘矛盾与政治分歧,让欧洲始终处于中俄的对立面。

美媒:特朗普“联俄抗中”策略失败

驻欧美军就是美国控制与裹挟欧洲的主要手段之一

这一计划在欧洲亲美力量的配合之下异常顺利,如今的欧洲迫于局势,只能继续充当美国的“加血包”与影响力释放平台。

而特朗普政府想要“联俄抗中”,势必会破坏这一局面。只要美俄关系回暖,欧洲就会借机重构与俄罗斯之间的联系,一旦俄欧之间的关系密切到一定程度,一个俄欧经济共同体逐步形成,美国就很难再控制局面。

所以,美国国内的分析者,才会如此反对特朗普的“反向尼克松”计划,找出一堆理由反驳特朗普。

就算没有这些人的反对,特朗普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也会逐步感受到地缘压力,从而被迫调整自身的政策。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断定,特朗普“联俄抗中”的政策还未实施,就已经可以宣告失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