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众所周知,或许是因为同样身为14亿人口的亚洲大国,印度最喜欢的就是和我国进行对比。
无论哪个领域,只要中国能做成,印度就一定要来比一比,这不在最近,随后中美关税战暂时落下帷幕,以美国主动“求和”告终,印度那是立刻精神了:
中国行我们肯定也行!美国副总统还是我们印度的女婿呢,关系更近!
随后印度直接宣布要跟中国一样对美进行反制,随后就喜滋滋的等着美国来服软。
可结果特朗普得知后却是直接勃然大怒,直接表示:将对印度关税增加到500%!
这一下,印度是彻底懵了...
态度转变的印度
最近这段时间,印度可以说日子很不好过。
回溯到 4 月初,美国单方面宣布对全球范围加征关税,一直以来自认为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印度,此番却未能幸免,被直接加征了高达 26%的关税。
这一举措令印度方面极为不悦。想当初拜登执政时期,为拉拢印度,即便印度方面有一些过激行为,美国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传言中,甚至莫迪被指在美国策划实施刺杀行动,美国也未对印度采取强硬措施,可如今,美国却毫不留情地对印度加税,且税率远高于欧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
这巨大的落差,让印度难以接受。
不过,印度虽心生不满,但因其长期以来欺软怕硬的行事风格,最终还是选择了 “隐忍”。
毕竟印度国内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其对美国市场有着较高的依存度。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印度的出口贸易至关重要。
印度诸多产业的产品依赖出口到美国,一旦与美国交恶,停止贸易往来,众多相关产业将遭受重创,大量工人面临失业,国内经济增长也会失去重要动力。
权衡之下,印度无奈地咽下了这口苦水,自我安慰道,就当是婆罗门老爷施舍给美国洋人的,这些税收印度并不稀罕。
不过还没等印度从关税冲击的影响中缓过神来,5 月份印巴冲突再度爆发。
此次冲突中,印度空军在空战里遭遇惨败,印度此前花费重金从法国购买的阵风战机,在与巴基斯坦的空战中被击落,而巴基斯坦方面却实现了零损失。
这一结果让印度国内舆论一片哗然,也让法国大为恼火,为了避免更多 “阵风” 战斗机受损,影响其国际声誉和后续销售,法国方面直接要求印度不许再让 “阵风” 起飞作战。
莫迪得知这一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可又无计可施,毕竟现在打又打不过巴,无奈之下,只能采取一些 “小动作” 泄愤,比如切断对巴基斯坦部分地区的供水。
可这种做法也难以改变整体局势,反而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印度破坏地区稳定的批评。
就在印度陷入困境之时,国际局势又发生了戏剧性变化:5 月 12 日,中美两国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将关税从之前的高位降到 10%。
这一消息一出,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作为此次关税战发起者的美国在与中国的博弈中选择了服软。
印度政府见状,一下来了精神。看到中国能够让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做出让步,印度开始自我膨胀,心想:“中国能让美国佬服软,难道我们就不行吗?”
而且此时印度国内民族情绪因为关税、空战失败等一系列事件已经极度不满,急需一个发泄口。
于是,在 5 月 13 日,莫迪政府迅速行动,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文件,宣称印度也要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试图借此挽回颜面,平息国内民众的怒火。
再次变脸
印度在 5 月 13 日向世贸组织提交反制美国的文件,这一行动堪称印度首次系统性提出的贸易反制措施。
国际观察家们一眼就看出,印度此举明显是试图复制中国在贸易摩擦中 “对等反制” 的策略。
不过让印度没想到的是,它的这一动作很快就引起了美国方面的强烈反应: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迅速察觉印度试图 “照猫画虎” 的意图,瞬间被激怒。
在特朗普看来,印度不过是国际经济体系中的 “小角色”,竟敢挑战美国权威。
5 月 15 日,特朗普毫不留情地做出回应,不仅公开披露印度此前已提出对美商品 “零关税” 协议,还直接抛出重磅威胁:若印度继续坚持反制,美国将对其输美商品直接加征高达 500% 的关税。
这一表态如同一记惊雷,瞬间在国际舆论场炸开,也让印度政府陷入极度慌乱之中。
面对特朗普近乎 “不讲武德” 的威胁,印度被彻底吓住了。
在印度的预想中,即便美国会反击,也应该像处理与中国的关税问题那样,采取逐步加码的策略,而不是一上来就祭出 500% 的超高关税。
印度官员私下抱怨美国此举完全是 “霸王条款”,但在绝对的经济实力差距面前,这些抱怨显得苍白无力。
于是惊慌失措的印度连忙服软,5 月 16 日,印度外长苏杰生紧急出面澄清,强调 “印美之间的贸易谈判仍在进行,一切都尚未确定”。
他试图通过这番表态缓和紧张局势,淡化印度此前的强硬立场,甚至暗示印度愿意回到谈判桌,重新以妥协姿态与美国沟通。
但这一转变太过突然,不仅让印度在国际上的形象大打折扣,也暴露出其在外交决策上的摇摆不定。
而印度之所以遭遇如此惨败,根源在于其与中国的实力差距。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即便减少对美出口,国内经济依然能够保持稳定运转。
反观美国,在诸多日常消费品和工业零部件上高度依赖中国制造,难以承受供应链断裂的代价。
而印度则完全不同,其经济结构单一,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极高,大量的软件外包、纺织品出口都集中在美国,可美国却能轻易从其他国家找到替代品,这使得美国根本无惧印度的反制。
此外,印度在国际上缺乏有力支持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此前面对美国加征关税时,印度选择直接认怂,如今突然态度转变发起反制,这种 “反复无常” 的行为让其他国家心生疑虑。
各国都会不自觉的担心与印度联手反制美国后,印度可能因顶不住压力再次投降,从而将盟友置于危险境地。
相比之下,中国在贸易摩擦中始终保持态度统一,因此欧盟、东盟、日韩等经济体在反抗美国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中国,双方沟通合作,通过签署自贸协定、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方式,凝聚起广泛的支持力量,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和自身利益。
印可以说,度此次反制美国的失败,堪称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维护自身利益的初衷固然没错,但缺乏周密计划、盲目模仿他国策略,又没有建立可靠的国际同盟,仅凭一时冲动就贸然行动,最终只能沦为国际舆论的笑柄。
这场闹剧不仅暴露了印度在国际经济博弈中的稚嫩,也为其他试图挑战美国经济霸权的国家敲响了警钟:在国际舞台上,实力、策略与盟友缺一不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