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位老人为了证明自己红军战士身份,来到北京找当年的政治部主任,但由于时间太久,对方已经不记得了,眼看希望就要破灭,老红军灵机一动说道:我是3号花机关呀。
1979年,北京,一个名叫肖成佳的老人,从江西泰和县跋涉千里,来到这座城市。他此行的目的很简单却又不简单——证明自己是红军战士。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几十年来压在心头的执念。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申请恢复红军身份,可每次都因为没有证明材料被拒之门外。那时候,没有档案,没有证人,他就像被历史遗忘的孤魂。直到这一年,他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黄火青,当年的红军领导,如今在最高检工作。肖成佳心想,这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了。
肖成佳1916年出生在江西泰和县,家里是书香门第,父母希望他读书做学问,继承家学。可1928年,12岁的他被村外传来的革命口号和行军声吸引住了。那是个动荡的年代,红军的队伍带着一股热血和希望路过他的家乡。年少的肖成佳没多想,扔下书本就跑去报名。他个子小,模样机灵,最开始被分到宣传队,写标语、贴传单,干得有模有样。战友们都喜欢这个小家伙,谁也没想到,这个书生气的少年后来会扛起枪,经历生死。
1935年,19岁的肖成佳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要任务。那年红军长征,他带着一小队人在山沟里阻击敌人,任务是为主力撤退争取时间。敌人火力猛,人数多,他们靠着地形和顽强意志硬是撑了一个多小时。这仗打得艰难,但也让他从宣传队员变成了真正的战士。长征途中,他跟着红九军团负责殿后,断后的活最危险,随时可能丢命。可他从没退缩过,凭着胆量和脑子,一次次化险为夷。战友们都说他命硬,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能活下来是个奇迹。
1936年,古浪战役成了肖成佳命运的转折点。那场仗打得惨烈,他身负重伤,跟队伍失散了。一个人在荒野里挣扎,靠野菜和溪水撑了好几天,最后还是被敌人抓了去。他母亲听说后,急得不行,变卖家产凑了30块大洋,才把他赎回来。那时候的30块大洋,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可母亲没犹豫。这件事救了他的命,却也让他彻底断了跟红军的联系。从此,他回了老家,过上了普通人的日子,可心里始终放不下一件事——他是红军战士,这身份没人认。
1949年新中国成立,肖成佳满心欢喜,以为自己终于能有个说法了。他跑去当地政府申请恢复红军身份,可人家问他:“有证件吗?有战友证明吗?”他啥也没有。战争年代,哪有什么纸质档案留下来,他的经历全凭一张嘴说。申请一次次被拒,他急得不行,可也没辙。那时候没网络,没信息渠道,他只能干等着。几十年过去,他从壮年熬成了老人,眼看着当年的战友一个个走了,他心里那个急啊,觉得自己再不找回身份,就真要带着遗憾走了。
1979年,机会终于来了。肖成佳在收音机里听到了黄火青的名字。这位老领导当年在红军政治部工作,跟他有过交集。肖成佳一合计,决定北上北京。他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从江西出发,一路颠簸到了首都。那时候交通不便,他一个60多岁的老人,带着一身病痛,硬是咬牙坚持。到了最高检门口,他见到了黄火青。可时间太久,黄火青压根不记得他了。肖成佳急了,眼看希望要泡汤,他脑子一转,想起当年红军演出的话剧《花机关》。他在剧里演过“3号花机关”,还唱过《杜娘歌》。他当场唱了起来,那熟悉的调子一下子把黄火青的记忆拉回了40多年前。
“3号花机关”是啥?其实是当年红军宣传队排演的一个话剧角色,花机关是机关枪的谐音,带着点幽默和创意。肖成佳在剧里演这个角色,负责搞笑和活跃气氛。那时候条件艰苦,红军战士们就靠这些自编自演的节目鼓舞士气。黄火青当年看过这场演出,对这角色印象深刻。肖成佳这一嗓子,不光是证明自己身份的证据,更是把两人拉回了那段烽火岁月。黄火青听完,愣了愣,终于想起来了,点点头说:“是你啊。”这一刻,肖成佳悬了半辈子的心总算落地了。
在黄火青的帮助下,肖成佳终于拿到了红军证。那一刻,他眼泪止不住地流。这张证书对他来说,不只是身份的证明,更是对他当年青春和牺牲的肯定。从12岁投身红军,到19岁上战场,再到后来被俘失联,他这一生被时代裹挟着走,却从没放弃过自己的信念。拿到证的时候,他已经63岁,满头白发,可他觉得自己终于对得起当年的自己,对得起那些没活下来的战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