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永浩痛打西贝这件事情,怎么看怎么恶心。
事情起因是,过气网红“好久没吃西贝了,下飞机(陶舜注:装逼腔)跟同事吃了一顿...几乎全是预制菜,实在是太恶心了”。
恶心人先说别人恶心,真有意思。
这顿饭吃了啥?据餐馆老板介绍,5个人16道菜,花了830元。餐饮位于北京西贝中粮祥云小镇店。这是个什么位置呢?在顺义,机场边。

这顿饭如果是在机场内部,那价格至少翻倍。在机场外,被认为是郊区,所以消费者可能会觉得“贵”。
你觉得贵不贵,其实不重要,价格是市场自主调节的结果。
罗永浩攻击的是预制菜这个点。预制菜这两年触动无知群众的敏感神经,觉得这东西不健康不卫生之类的。这当然是误解,作为菜,预不预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好吃吗,它健康和卫生吗?
现在无论是商家也好,消费者也好,都把预制菜妖魔化,这不大好。
麦当劳肯德基吃过没?那是预制菜。咖啡喝过没?那是预制咖啡豆磨出来的。谁有办法当场烤一盘咖啡磨出来冲煮给你喝?除了更贵的甄选手冲,黑咖啡、拿铁,都是用包装袋里的咖啡液调配出来的,有任何的问题吗?
别说星巴克了,瑞幸他们这帮中国的咖啡弟弟也是这样做的。
对预制菜的讨伐,在中国已经有两年。这里面折射什么事情呢,中国人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这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以为,只有现做的才是更好的品质,这是一种农耕文明的执念,并不现代。
实际上,好工厂出来的标准品,是更好的食品,中国有人发明了包饺子机,一小时能包好几千只标准化的饺子,难道手包的就更香?举例来讲就知道了,豆油,现榨的,我希望你别榨,你也别买,这里面的菌群和毒性控制大概率不达标,容易出事情的。工厂呢,它有多道科学工序,而且有食品监管,也相对的可追溯。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希望你信赖现代化的工厂,而不是手工的小作坊。
回到菜品。凡做过菜的人都知道,买菜,洗菜,切菜,炒菜,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我处理羊肉,一条羊腿切割切碎,分袋包装进冰箱,每次煮一包,这可以节约时间,还有一个节约时间法,那就是一块煮熟,分包冻住,要吃的时候解冻、加热,即可。
不是预制菜不好,预制菜更符合人性,更符合现实。
如果现代化的餐饮连锁店,都要每个员工这样流程当场做下来,一家店30个员工都不够用,而且一个完整的就餐时间,菜品供应不上,根本没法上桌。
这就需要把很多繁琐的工序提前,分模块处理。这很难理解吗?全球化时代,现在的分工协作,普遍都是跨国的,预制菜有什么好稀奇的。
英伟达的机器厉害不厉害?它的上游供应链,有一部分是中国公司在做的,今年A股市场的热门公司,有几家就是英伟达链条上的,那市值都炒得很高。什么公司买英伟达的产品,会要求,你全产业链都自己现做的?你买小米手机,小米汽车,要追溯所有零部件都是小米独立研发并且生产的吗?
这未免太可笑。这可笑的背后,是农耕思维:我豆子自己菜的,菜自己菜的,稻谷自己种的,自己脱壳,自己炒菜,自己吃。
你都要全流程自己搞,你怎么不回去原始社会蹲着。
此外,对预制菜的讨伐,还有漠视甚至蔑视他人劳动时间的意思。就是觉得吧,我消费者就是大爷,这顿饭不管人均30块或人均200块,我就要你配几个人做出更多的劳动。
其实这背后,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劳动时间不值钱的映射。
中国普通劳动者的时薪才多少?大家心里都有一把算盘吧!别装糊涂了,就这点时薪,还要劳动者做到啥程度?国际上,餐饮服务人员,在发达国家可以收到小费,在美国尤其贵,可能要达到全菜品的10-15%左右。就这,都不能对服务人员不礼貌,而是彼此以礼貌回应礼貌。
那么中国的餐饮,利润低就不说了,老板自己要创业自讨苦吃,但是服务和工作人员的时薪普遍低于白领和单位人,更是远远不及罗永浩这类有钱人。
而这些地位更高的人,他们是如何表现的呢?他们表现得非常自私,不仅毫无同情心,同理心,而且完全是失智的状态。
所以我必须简短地写出这篇文章,告诉读者朋友们,罗永浩才是又蠢又坏的那个恶心人。
陶舜财经——你的醒脑陪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