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拍摄地在苏州,剧中花街原型在淮安,那有油墩子和长鱼面

央1热播剧《北上》好多人都在看,这部剧演的是运河边6户人家的生活经历。原著作者徐则臣是江苏连云港东海人,他在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过,这所学校在江苏淮安,他写的《北上》也是以淮安为原型。剧照在电视剧里提到了淮安的花街、淮扬菜、长鱼面、油墩子,不过拍摄取景地是

《北上》首播!运河边的 “乱”,藏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昨天,我早在期待的电视剧《北上》首播,实时收视率峰值破3,位列同时段收视率第一,刷新近两年剧集首播日实时收视率纪录。这部剧改编自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由赵冬苓编剧,姚晓峰任总导演,白鹿、欧豪领衔主演。都是你喜欢的吧?《北上》首播的两集,将镜头对准了运河

《北上》要不是谢望和休学!夏凤华到死也看不清马思艺的真面目

钱、钱、钱!一切都是钱惹得祸,运河的跑船生意不好了,花街小院的邻里关系都没有那么祥和了,虽然没有阴阳怪气,但也少不了尴尬。谢天成作为带着几家致富的老大,这次也无能为力了,当初意气风发的时候,进口的衬衫、大金链子、高档墨镜,还是有点暴发户模样的。如今在谢天成

《北上》8集过后,从偷瓜偷油偷煤,到搞钱搞演习,要渐入佳境吗

3月5日晚间,电视剧《北上》更新出第7集和第8集的内容。我早前基于前6集内容,作剧评分析说,这部电视剧略显悬浮,矛盾冲突不扎人。到了第7集和第8集之后,我更新一下个人看法,这部电视剧,可能要渐入佳境了。尤其是搞钱和搞演习的戏份,让这部电视剧有了生活温度和人性温度

北上:马思艺和公主一样漂亮,为何却只能做配角?大改原著是对的

年代剧《北上》3月3日开播后,热度迅速攀升,首日实时收视率峰值达3.96%,爱奇艺站内热度次日突破8000,CVB首日收视率达3.929%。相比小说原著,剧版《北上》的改编力度是非常大的,小说原著中的小波罗和谢平遥,只是在第1集开头出现过,至于小波罗的弟弟马福德,则成了马奶奶

终于有国产剧拍出了赚钱的难

《北上》的质感不是加个岁月滤镜糊弄事,装出一副如歌的样子让人怀旧。而是靠内容实打实的让回忆浮现,似早已尘封的斑驳墙角,忽的被风吹落几块墙皮,过去的种种上心头。下河捞蚌,上船偷西瓜,打打闹闹。一群小孩子无忧无虑没什么烦心事,也没什么顾虑,每天就是吃饱喝足去消

“北上”圆梦后,不妨“南下”昆山一晤旧时光

清晨的昆山巴城老街,青石板浸润着露水,粉墙黛瓦间飘来一缕昆曲的水磨腔调。这条建于一百多年前的窄巷,因《北上》剧组的到来而沸腾:工人们叮叮当当地复原20年前的居民小院,灯光师在临河茶馆调试着90年代质感的暖黄光束,主演们在飞鸟北上茶馆的仿古窗棂前对戏……随着3月

央妈严选,《北上》开播好评如潮,看来要爆,但却与原著大相径庭

这条大运河,它不光是条水路,它更像是一条时间长河,流淌着历史,也流淌着我们普通人的故事。徐则臣的《北上》,原著和剧版虽然讲的都是运河的故事,但切入点各有千秋。原著用一种更宏大的视角,展现了百年来运河两岸的人们是如何随着这条河一起经历兴衰浮沉的;而剧版则聚焦

《北上》开播,文学经典登上荧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3月3日,改编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该剧主要讲述了运河边的6个少年共同成长、相伴相知、北上打拼的故事,循着他们探寻故乡历史的精神之旅,多维度展现了一幅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新时代

白鹿又赌对了!央视《北上》首播收视破3.5,女二一出场惊艳全场

果然,央视一出手就是非同凡响,前有收视率破5的年代家庭群像剧《六姊妹》。昨晚开播的40集年代剧《北上》,上星央视一套,还在桃厂平台开播,首日实时收视率直接突破3.5,开局就是年度爆款架势。不同于《六姊妹》将叙述的视角对准何家六姐妹,《北上》由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