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为何课本删了后四句?看完原诗,你觉得该删吗?
唐朝有这么一位诗人,他写完一首诗后,就会拿到街道上随机找不识字的妇人、小贩看。如果反馈看不懂的话,那么他就会拿回去继续修改,直到他们都说懂了后,他才会罢休。所以他的诗歌一般都不用翻译,一读便能读懂其中的含义。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他就是人称“诗魔”的白居
《西游记》里乌巢禅师的原型,曾说得白居易无言以对
唐代鸟窠道林禅师(741-824),浙江富阳人,俗姓潘。9岁出家,初随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和《大乘起信论》,后参禅,参谒径山国一禅师得法,并成其为法嗣。南归后,因见杭州秦望山有长松,枝繁叶茂,盘曲如盖,便居于此,时人称他为“鸟窠禅师”。又因鹊巢筑于居侧
人过七十,别和一大群亲戚朋友聚会、吃饭
人到七十古来稀。在古代,稀奇的是年龄,但是到今天,年龄不稀奇了,我们更期待能够过好日子,子孙满堂。随着时代的变好,多数的老人都会退休,经济上没有什么太大压力。闲来无事,请一批亲戚朋友聚会吃饭,或者去参加其他老人的聚会活动,感受到了人情的滋味。事实上,你静下
文坛宗师对李白不屑一顾,其实年轻时曾在李白墓前大声赞美
在唐朝前中期,文人之间的风气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不仅很少有文人相轻的现象,而且还能够互相提携,互相帮助。只不过,这种风气,也随着安史之乱而烟消云散,中唐以后的文坛,照样是一片勾心斗角。最明显的就是白居易对于李白的态度。自从李白横空出世,唐朝文人无不羡慕加崇
唐代的进士科有多难?仅有才华没用关键得靠“行卷”
唐代的科举考试种类很多,分为许多科目,其中含金量最高的还是进士科,有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意思是说五十岁能够考上进士算是年轻的了,由此可见进士科难度之大。然而,唐代的进士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公平公正,考生的水平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取决于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