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明季传教士为了传教,不惜推动“天主教中国化”
在明代中后期,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播上帝的旨意,踏上了前往东方的征途。然而,他们在传教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难题是语言不通。这导致许多传教士努力学习汉语,尤其是明朝的“官话”。学习途径多种多样,包括通过商人、翻译或中国学者学习。那个时期,“达者为师”的传统在传教士中
中国最生僻的姓氏“爨”,登记户口时电脑打不出来,家族无奈改姓
两个认识的中国人走在路上遇到了,说的第一句话基本是“您吃了吗”,而两个不认识的中国人初次相见,说的第一句话则基本上是“您贵姓”,这是两种很有意思的中国文化现象。前者表现出来的,是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是人们骨子里对于粮食的重视,后者表现出来的,则
为啥韩国没拿得出手的东西?国宴招待一桌泡菜,外交礼仪女团跳舞
自诩历史发展五千年,中国春节是韩国春节,长城是韩国建的,泡菜是韩国发明的......“文化小偷”终是成为当今韩国别称,国宴招待用泡菜,外交礼仪用韩国偶像组合,这个建国还不到100年的韩国为何没啥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建国不到100年的小国朝鲜半岛是1945年独立的,三年后依据
列国鉴·斯洛文尼亚|记者观察:欧洲有个“龙的国度”
新华社卢布尔雅那8月6日电(记者周玥)在西方的叙事里,龙总是凶神恶煞?其实不然,在中欧国家斯洛文尼亚,龙早就“改邪归正”,成为城市的保护神、国家的吉祥物。 这是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绿龙”嘉年华上拍摄的“绿龙”(2014年3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