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机器人摊煎饼、机器人调果汁、机器人给咖啡制作个人专属头像拉花……“五一”假期,游客可沉浸式体验“机器人餐饮服务”带来的智慧文旅新魅力。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8家企业获得利用自动设备进行食品制售活动的食品经营许可,设备布设在公园、图书馆、学校、商场等场所,在全市形成300多个智能餐饮点位,串联起“边玩边吃边体验”的消费链条。

2024年7月11日,北京市发出全国首张热食类餐饮机器人许可证。

记者在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的铁轨旁看到,一台会“摊煎饼”的智能机器人正在“圈粉”!游客只需轻点屏幕下单,机械臂就会按照预设的程序和参数进行制作,整个制作过程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每张煎饼的大小、厚度、配料比例都与预设参数保持一致。这种科技感十足的智能餐饮制作方式,既保留了传统美食风味,又通过恒温控制、定量出料等技术保障了食品卫生安全。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8家企业获得利用自动设备进行食品制售活动的食品经营许可,设备布设在公园、图书馆、学校、商场等300余个点位。“机器人餐饮服务”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文旅餐饮消费格局。对游客而言,景区内智能餐饮设备出品稳定、价格亲民,不仅解决了“美食难觅”的痛点,还因其科技感十足的外观成为拍照打卡的热门元素。对商家来说,一台智能餐饮设备可替代3名厨师,实现24小时无间断营业,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经营效率。目前,全市300多个智能餐饮点位串联起“边玩边吃边体验”的消费链条,让各大文旅场所变身网红打卡地,有效拉动城市消费增长。

为保障智能餐饮设备安全规范运行,市场监管部门为每台智能设备建立专属“身份证”,对制作环境、加工流程等进行严格审批。对机器人大厨制作的食品,从原料配送、加工环境、操作过程到成品检测,均通过权威食品检验机构的食品安全效果验证评价。

节假日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已督促企业按要求对智能餐饮设备进行维护清洁,在设备显著位置公示企业报修电话。消费者也可通过12345、12315热线或联系属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咨询投诉,全方位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记者 张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