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两岸同胞都在重申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有一步棋极为重要,那便是解放台湾。
由于民进党当局朝着错误的路线一路狂奔,从蔡当局到赖当局更是步步远去,使得和平统一的设想出现了很大阻碍;显而易见的是,一旦死硬“台独”分子在台湾地区当权且彻底无药可救,武统便随时可能发生;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荣誉教授潘朝阳曾提到过一个比较出名的论点:解放军只要拿下东沙群岛和澎湖,台湾地区的经济、社会必然陷入大乱,所以台当局千万别去挑衅解放军。
台当局的困境
在民进党当局构造的信息茧房之下,台湾地区的很多民众及其他政党对“台独”给台海带来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清醒认识的,过去已经有几十年未曾经历过战争,一种惯性思维使得大家认为战争不会到来。
特别是民进党当局的那些跳梁小丑,听多了警告之后,反倒认为在美国撑腰的情况下,解放军不会动武,更是在“台独”的道路上蠢蠢欲动。
蔡英文是个活脱脱的例子,她相关表述的变化也能看出其关于大陆政策的困境。
2017年末,当有媒体询问蔡英文有关“武统”的思考后,蔡英文给出的说法是“还不在决策思考的范围内”;2018年初,针对同样的问题她给出的说辞是“没有人会排除大陆动武的可能性”。
两次回答的共同之处,在于她对台湾地区安全的严重不自信,基于一己私利的考虑,她更是把筹码都放在了美国那边,反倒把“武统”议题视为政治操作的工具。
大部分台湾地区的民众,几十年前的那一代人都是蒋介石败退带来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在蔡英文的思维里,民进党当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得是蒙蔽民众,让大家相信自己带来的不是一场灾难,这样卖台的行径才能避免受到轰击。
由“软”及“硬”,蔡英文完全是知道“台独”将会导致什么后果的,于是她开始突出“军事战略进攻性”、大肆榨干台湾地区购买美国破烂武器,同时在舆论战战场上,还要去渲染来自大陆的军事威胁,从而为自己的各种做法寻找借口。
既然给美国交了这么多“保护费”,民进党当局也需要个较为确切的许诺,这个问题就是“到底要不要来帮?多久能来?”
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采访的时候,蔡英文还提到了一个“承受第一击”的概念,具体想法为:台当局的防卫力量有限,解放军必须在第一波攻击后承受后面的国际压力,包括其他各种层面的冲击。
很显然,台军并没有去主动打响第一枪的军事实力,同时这种做法也不符合美方要求;一旦武统打响,解放军必然会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台湾地区,那时的美军高层必然陷入“帮或不帮”的两难境地。
可以预见的是,没有美军的干预,那么台当局军队承受“第一击”的能力就是零。
实力就是决定话语权的,这从过去几十年来台军接到的指令就能看出;在1996年之前,台军接到的交战规定是“见到解放军飞机就要击落”,后来变成“见到后先汇报”。
有个前台军飞行员是这么评价的:“从要求汇报的那一刻开始,局面其实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等着上级做出决定,台军的战机可能已经被击落了。”
就目前美国的战略来看,“台湾牌”是一种战术策略,并非是要不顾一切达成的什么目标,解放军的实力摆在这里,哪怕与美军全面开战也根本不惧,美国推行的是“全球战略”,不可能因为一个台湾地区导致消耗殆尽从而落得个满盘皆输的结局。
蔡英文究竟能不能算的清楚这笔账不得而知,但她始终相信的是:只要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就会获得极大的个人收益,也为自己找好了“退路”。
针对蔡英文的“台独”行径愈发恶劣,不少台湾地区民众都嗅到了战争风险,也引得很多专家担心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潘朝阳在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表示:“目前是中美对抗的格局,若是蔡英文继续搞‘台独’来升高两岸对立,就会制造出因果关系。”
他同样抛出了个被谈及很少的论点:只要解放军拿下东沙群岛和澎湖,台湾地区必将人心大乱,那将是蔡英文捅破马蜂窝的后果。
而且,这次访问中潘朝阳还做出了一个推测:解放军的军演一直发展下去,很可能在偶然的情况下出兵,拿下东沙群岛。
在他的理解中,蔡英文已经把所有希望寄托于美国人身上了,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美国不会出手相助,战争的胜负不在于武器,而在于有没有军魂;当年蒋介石的兵还能喊出“中华民国”的口号,但现在的台军根本就没有黄埔精神,军魂早就消亡殆尽,而解放军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刻,每位军人都知道自己为谁而战,这可是几代人的梦想。
对于蔡英文本人,潘朝阳是这么评价的:“她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三军统帅’,却对武器、作战、战略、战术都是完全外行的。”
台军不可能守住“战略要地”
首先是东沙岛,曾有媒体这么形容;谁占有东沙岛,谁就掌握着关键节点;站在此地,来往的飞机与船只都能尽收眼底。
东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具体位置在台湾地区西南方海域,距离高雄市有444千米,但距离广东汕头只有260千米,岛屿的陆地面积仅为1.74平方千米。
回顾历史,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组成部分,东沙群岛曾在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抗战结束后,作为中国名义正统政府的蒋介石政府派出部队登陆完成接收工作;解放战争末期,蒋介石选择台湾地区作为最终落脚地,在这里养精蓄锐思索“反攻”,因此东沙群岛也在台当局的控制之中。
结合海战考虑的话,东沙群岛的战略位置就极为突出了:东边是巴士海峡西侧出口、北边是台湾海峡南侧出口、南面能直通西沙和中沙。
台退役国民党“海军上将”季麟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及过去:“蒋经国时期,我被任命为东沙指挥官,上级给出的指示是‘东沙岛是一艘无动力超级航母’。”
从这也能看出,两蒋时期在应对解放军时就意识到东沙群岛关键的地理位置,也把这里牢牢看住。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情况,两蒋时期解放军的海军力量远不如现在这么强大,若是在这个阶段采取武统方式,能走的海路选择不算多,那么东沙群岛是必须要拿下的,因为此处可以在战时解除侧翼威胁,并且对可能到来的美国海军形成震慑力量。
不过在过去这十几年,解放军的海军力量已经发展到世界先进水平了,再搭配陆上火箭弹,完全可以扫清四周海域的所有障碍;2015年之后亮相的东风系列导弹已经达到直接摧毁美军航母的水平,因此东沙群岛的地位就不是那么关键了,无论是台海还是南海,早已做到航行无阻。
实力是此消彼长的,台军的进步空间很小,通常是看美国人卖什么装备过来,因此在“防御”上就显得极为消极,曾经有一个台湾地区的新闻记者询问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解放军是否有计划拿下东沙岛?”
朱凤莲的回答是:“我可以不回答,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挫败一切‘台独’挑衅行径,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正是这个“不回答”,让那些在台岛上等待结果的“台独”死硬分子更加心虚了,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一旦美军不来,台军跑到哪里去都是死路一条,根本没有主动防御的意义。
2021年11月,蔡当局坐不住了,他们“威胁”要重建东沙岛,不仅要派驻百吨炮艇,还要跑去岛上更新雷达设备,具体包括岸际雷达、雷达站整合光电设备,还要加入一个自动船舶辨识系统。
蔡当局之所以要这么做,还是得到了美方发出的“信号”,由于当时美智库不断渲染“解放军要夺取东沙岛”的消息,蔡当局就立即行动起来,他们要表现的内容很明显:美国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到时候可不要不管自己。
同样具有较高战略价值的还有澎湖列岛,这里是由64个岛屿共同组成的群岛,三座主要岛屿的总面积达到了97平方千米;这些群岛同样是中国固有领土,明朝万历年间还在此地建立了澎湖天后宫,殿内供奉着妈祖神像。
就连战略地位的重要性都是有迹可循的,郑成功收复台湾首先占领的就是澎湖,彰显了澎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国民党时代更是如此,自从蒋介石率军退守台湾地区后,就把澎湖列岛作为“第一道屏障”来看待,军用机场都修了4个,最大的马公机场能够同时容纳100架战斗机的存在。
后来根据资料显示:位于澎湖本岛西南部的马公港更是国民党军海军重要基地之一。
台当局继承了这一思维,还把战力较强的精锐部队安插在岛上,认为“澎湖的关键性早已超越了金门、马祖,是最重要的一环。”
当解放军实力强大以后,台当局的澎湖防御也是一张薄饼,2022年夏天佩洛西窜访,解放军立即开启实战化演练,东部战区飞行员更是俯瞰澎湖列岛,还拍摄了好几张照片。
蔡当局显然是知道这些情况的,但他们根本就不敢有进一步动作。
大陆当然希望台湾地区能够迷途知返,用最温柔的和平统一方式解决问题;蔡当局黯然退场后,赖清德“上台”更是把台湾地区弄成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剧烈的爆炸。
战争的结果是台当局根本承受不起的,赖当局很清楚,所以他们搞起了“全民皆兵”,想要拉上普通民众一起上“战车”。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台湾地区的未来如何改变,“台独”注定是死路一条。
参考资料
“解放军演练夺取东沙”,谁在传,谁在怕? 上观新闻
揭秘东沙岛:战略要地,却仅200台军驻守 台海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