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n/articles/2025-09-16/us-china-trade-talks-beijing-is-losing-its-rare-earth-leverage?embedded-checkout=true
彭博社9月18日报道,本月,一则看似规模不大的投资新闻悄然宣告了全球关键矿产领域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转变。韩国企业JS Link宣布,将斥资2.23亿美元在美国佐治亚州建立一座永磁工厂。这笔投资本身并非巨额,但其象征意义和战略价值却远超数字本身。它标志着美国一项宏大而紧迫的国家战略——重建其“从矿山到磁铁”的完整稀土供应链——取得了又一个关键进展。此举的核心目标明确而坚定:打破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间建立起来的、对全球高科技和国防工业至关重要的稀土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
稀土,这17种化学元素的总称,是现代文明的“维生素”。从驱动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的永磁体,到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的精密组件,再到F-35战斗机和精确制导导弹的先进传感器系统,稀土无处不在。然而,这种关键资源的供应链却极度脆弱。目前,中国控制着全球约60%的稀土开采、近90%的精炼加工以及超过90%的高性能稀土永磁体制造。这种近乎垄断的地位,赋予了北京一张强大的地缘政治牌,也成为华盛顿及其盟友日益加剧的战略焦虑之源。
重塑美国稀土版图
JS Link在佐治亚州的建厂计划,是美国稀土产业复兴蓝图中的最新一块拼图,但远非唯一一块。一场由政府资金引导、私营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重塑运动正在美国各地全面展开。
这场复兴的核心力量是MP Materials公司。该公司不仅重启了位于加州帕斯山(Mountain Pass)的美国最大稀土矿,更关键的是,它正在努力摆脱过去仅能将矿石运往中国进行加工的依赖。MP Materials已投入数亿美元,在矿区现场建立了先进的稀土氧化物分离和精炼设施。其终极目标是打通下游产业链,直接在美国本土生产用于制造磁铁的稀土金属。
与此同时,五角大楼也在积极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通过《国防生产法案》(Defense Production Act),美国国防部已向多家公司注入资金,以加速本土供应链的建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受益者之一是澳大利亚稀土巨头Lynas Rare Earths。该公司正利用美国国防部的资金,在德克萨斯州建设一座重稀土分离设施,旨在填补美国在关键重稀土元素(如铽和镝)加工能力上的空白,这些元素对于国防应用至关重要。
这一系列行动构成了一项清晰的国家战略:通过多点布局,将稀土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开采、分离、精炼、金属化及最终的磁铁制造——重新带回美国本土或转移至可靠的盟国。从西海岸的加州矿山,到南部的德州精炼厂,再到东南部佐治亚州的磁铁工厂,一个全新的、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产业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
战略警钟:打破“卡脖子”困境
华盛顿的紧迫感源于历史的教训和未来的风险。2010年,因领土争端,中国突然限制对日本的稀土出口,导致全球市场剧烈震荡,首次向世界展示了稀土武器化的威力。此后,尽管大规模的出口禁令再未出现,但北京通过出口配额、环保审查等多种手段,始终牢牢掌控着全球稀土市场的“阀门”。
对于美国而言,这种依赖在国家安全层面是不可接受的。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几乎所有先进武器平台都依赖于稀土磁铁和组件。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意味着在潜在的冲突中,美国的军事生产能力可能受到严重掣肘。
超越军事领域,这场供应链之战同样关系到未来的经济领导地位。拜登政府已将清洁能源转型作为核心政策之一。然而,无论是风力发电机还是电动汽车,其核心部件——高效电机——都离不开高性能的钕铁硼永磁体。如果用于驱动绿色革命的关键材料仍然需要从战略竞争对手那里进口,那么能源独立和气候目标的实现将面临巨大变数。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等立法为在美国本土生产和采购关键矿产(包括稀土)提供了强有力的税收抵免和政策激励,进一步加速了资本向这一领域的流动。美国的目标不仅仅是满足国内需求,更是要为盟友提供一个替代中国的、稳定且符合高环境标准的选择,从而重塑全球关键矿产的治理规则。
前路漫漫:成本、技术与环境的挑战
尽管美国重建稀土供应链的决心和行动令人瞩目,但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这条“独立之路”不仅耗资巨大,更面临着技术、人才和环境方面的多重障碍。
首先是经济成本的挑战。中国稀土产业的巨大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过去几十年较低的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之上。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企业必须遵守严格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这无疑会推高生产成本。稀土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会产生有毒甚至放射性的副产品,如何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处理这些废料,是一个复杂且昂贵的技术难题。
其次,是技术和人才的断层。在将稀土产业拱手让给中国后,美国在相关领域的冶金技术和专业人才储备上出现了长达数十年的空白。从复杂的溶剂萃取技术到精确的合金熔炼工艺,重新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并培养新一代工程师需要时间和持续的投入。
最后,时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建立一个完整的“从矿山到磁铁”的产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目前所有规划中的项目都顺利投产,分析师普遍认为,美国及其盟友至少还需要五到十年时间,才能在规模和成本上对中国的市场地位构成实质性挑战。在此期间,全球市场仍将高度依赖中国的供应。
然而,尽管困难重重,但方向已经明确。JS Link的投资,以及与之并行的众多项目,共同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美国及其盟友正在认真对待稀土供应链的脆弱性,并采取具体行动予以纠正。这场围绕着微小磁铁展开的宏大博弈,不仅将决定未来战斗机和电动汽车的生产地点,更将在深层次上影响21世纪的全球力量平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