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关于房地产部分,此次会议中,只提到“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大概是因为,7月15日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已经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沿着给出的方向去落实推进就可以了。
城市更新是未来的重点
此次会议中城市更新相关内容由此前的“大力实施”到“加力实施”,再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高质量开展”,提法上更加向质量和品质提升侧重,本次会议再次强调要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基调延续。
持续推进“好房子”建设
“好房子”建设已经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一环。
各地都在优化“好房子”标准、规范计容规则、鼓励“好房子”建设、探索存量住房改造为“好房子”的路径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空间,预计未来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将有更多支持性政策落地。
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地方财政稳定、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全社会消费和经济增长稳定性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深度调整后,房地产市场当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政策的持续作用下,也呈现出一些积极变化。
为了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挑战,政府此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需求端,限购、限售、限价等限制性政策逐步放松,为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打开了通道。多个城市降低了购房门槛,例如,放宽了外地购房资格限制,使得长期在本地工作但社保缴纳年限不足的人群得以进入购房市场。同时,贷款利率大幅下降,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最低降至约 3.05%,5 年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低至 2.85%,极大地降低了购房成本,显著提振了购房意愿。
除了降低贷款利率,政府还通过契税税率下调、个人所得税免征门槛提升、土地增值税预征率降低等 “四个减免” 政策,以及超 50 个城市推出的购房补贴(如现金直补、契税返还、人才购房券等),进一步降低了购房者的交易成本。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购房意愿,使得更多潜在购房者得以进入市场,有效释放了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在供给端,“好房子” 建设成为政策重点。政府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鼓励房地产企业提升住宅品质,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居住需求。2025 年 5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住宅项目规范》,从空间设计、居住静谧性、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对住宅品质进行了全面升级。政策明确了 “好房子” 的开发标准,重点支持绿色建筑(节能率 65% 以上)、智能家居(覆盖率 80%)、适老化改造(无障碍设施 100% 标配)项目。这一政策导向促使房地产企业加大在产品研发和品质提升方面的投入,推动房地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同时,优化住宅土地供给,合理控制土地供应节奏和规模,以实现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
政府通过专项债支持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保障房的政策,在 2024 年广州、深圳等地试点后,2025 年预计在全国大规模落地,落地规模有望超 5000 亿元。这一举措既能有效消化存量商品房,减少市场库存压力,又能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缓解住房供需矛盾,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实现安居梦想。
各地根据中央政策精神,也纷纷出台了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政策细则。武汉在 7 月进一步落实购房补贴政策,购买新建商品住房认定为家庭首套住房的,按契税实缴额度给予全额补助优惠;认定为家庭第二套住房的,按契税实缴额度给予 50% 补助优惠。符合国家生育政策已生育二孩的武汉市户籍家庭,在武汉市新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一次性给予 6 万元购房补贴,已生育三孩的给予 12 万元购房补贴。杭州则通过优化土地出让规则,降低了房企的拿地成本,同时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西安将商贷首付比例统一降至 15%,不再区分首套、二套房,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购房者的首付门槛,刺激了购房需求。同时,西安还出台了人才购房优惠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最高 50 万元的购房补贴,吸引了大量人才落户西安,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活跃。
随着这些政策的推进,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反应。从销售数据来看,部分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有所回升。以上海为例,4 月底新杨思区域一个楼盘 228 套房子,939 组人抢购,三个小时就卖完了。浦东和闵行区的一些项目认购率都超过 200%,很多项目还没开盘就被抢光。深圳、广州的情况也类似,像深圳一个楼盘卖了 90% 以上,广州的一个项目两小时内销售金额就突破了 10 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政策的调整有效地激发了购房者的积极性,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中央重磅会议定调,8 月政策方向明确
7 月 24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了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并首次提出要 “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这一会议定调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为后续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指明了方向。紧接着,7 月 27 日,住建部就落实会议精神,强调要 “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明确了三大政策支持方向,包括降低购买首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 “认房不用认贷”。
进入 8 月,各地购房支持政策更是密集出台。8 月 25 日,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 “认房不用认贷” 政策措施,此项政策作为政策工具,纳入 “一城一策” 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选用。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一线城市、热点二线城市的改善需求影响较大,能够降低购房成本。例如,若一线城市调整 “认房又认贷” 政策,以 600 万总价的房源计算,购房者认购二套房可适用首套房首付比例,首付款将从 435 万元降至 195 万元,首付成本降低了 240 万元,即降低了 55% 的资金支付压力;同时,购房者认购二套房可适用首套房利率,按一线城市二套房平均贷款本金 405 万元计算,月供额将从 21816 元降至 20521 元,即减少 1295 元 / 月 。
同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住建部发布《关于延续实施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 1 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这一政策旨在降低换房需求购房成本,刺激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释放。
除了上述全国性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购房支持政策。河南省发布《持续扩大消费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各地因城施策,持续完善购房补贴;完善二套房认定标准;支持郑州开展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推进郑州、开封现房销售试点 。其中,对有未成年子女的二孩、三孩家庭以及老人投靠养老的家庭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可通过发放购房券或购房补贴方式,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对 2023 年 7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在当地就业的应届毕业大学生购房的,在原有支持人才购房政策基础上,可给予一次性货币补贴等。
8 月 3 日,河南郑州打响了楼市政策调整优化第一枪,发布稳楼市 “组合拳”。购买改善性住房的,其原有住房暂停执行住房限售政策;鼓励在郑各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落实 “认房不认贷” 政策,更大程度满足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个人转让自用 “满五唯一” 住房,免征个人所得税。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和示范,预计后续会有更多城市跟进,出台类似的政策措施,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随着 8 月房地产刺激政策的陆续出台,市场有望迎来更明显的积极变化。一方面,“认房不用认贷” 政策的实施,将使得更多有改善需求的购房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换房,这将直接带动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活跃度提升。二手房市场的活跃又会对新房市场产生积极的联动效应,因为二手房业主在出售房屋后,可能会进入新房市场购买改善型住房,从而促进新房的销售。另一方面,购房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将进一步降低购房者的负担,吸引更多潜在购房者进入市场,尤其是那些原本因资金压力而犹豫不决的刚需购房者。这些政策的叠加效应,将有助于提升市场的整体成交量,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政策的利好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的增加将有助于企业加快去库存的速度,缓解资金压力。同时,政府对 “好房子” 建设的支持,也促使企业加大在产品研发和品质提升方面的投入,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企业可以抓住这一机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住宅产品,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策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显现。尽管 8 月出台的政策力度较大,但要实现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还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密切关注政策的实施效果,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房地产企业也应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居住需求。
中央重磅会议后 8 月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刺激政策,为市场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有望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出困境,实现健康稳定发展。无论是购房者、房地产企业还是相关行业,都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把握市场机遇,共同迎接房地产市场的新变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