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件衣服能便宜点不?”
“不能,这是最低价了。”
这样的对话,十年前在商场里每天上演。那时候的实体店,就像坐在金矿上的地主,随便卖点啥都能赚钱。
家乐福关了一百多家店,永辉超市去年亏了27个亿,就连“19年没关过店”的大润发,最近也撑不住了。
老板们满肚子委屈:“都是电商害的!现在谁还逛街啊?”
可另一边,河南的胖东来超市火得离谱——买个菜要排队拿号,结账队伍恨不得绕超市三圈。
北京合生汇春节生意涨了15%,连60岁大爷都开始网购了,胖东来一年照样狂赚169亿。
这差距,简直比夏天和冬天还极端!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人民日报一句话点破:“死的不是实体店,是那些20年不变的榆木脑袋!”
一边是门可罗雀,一边是门庭若市。实体店的冰火两重天,让很多老板直挠头:"现在的人都被电商拐跑了!" 这话听起来有理,毕竟2024年60岁以上老人网购率都快70%了。
电商凭啥抢生意?就三个字:省事、懂你、有保障。
大冬天躺被窝下单,快递直接送上门。平台比亲妈还贴心,刷两下手机,推荐的全是你想买的。 买错了?七天无理由退货!连运费都不用掏。 再看看直播带货,主播现场试吃、试穿,还能抢红包砍价。
这场面,跟赶大集似的,谁能忍住不掏钱包?
再看看那些被淘汰的实体店是怎么作死的。
电商再厉害,也没拿刀逼着实体店躺平。
某大型连锁超市,蔬菜区永远飘着烂菜叶的味道,理货员比顾客还高冷。
有顾客想调换商品,服务员眼睛都不抬:"概不退换,没看门口贴着吗?" 就这样的服务,能留住人才怪!
货架像穿越回十年前,超市里翻来覆去就那几样,年轻人想买个网红零食?门儿都没有!
成本高到肉疼,房租年年涨,员工工资翻倍,客人却被电商抢走一大半。
说白了:以前躺着赚钱,现在还想躺着?做梦!
可奇怪的是,同样是卖东西,为啥胖东来、山姆这些实体店越开越火? 真相其实很扎心:不是实体店不行了,是有些老板的脑子还停留在20年前!
下雨天给顾客递伞,购物车配放大镜,连购物篮都分大小号。有个孕妇在超市里转晕了,马上有工作人员推来轮椅。
更绝的是,他们的董事长于东来会亲自在电梯口扶老人,顾客吵架他第一个冲上去劝架。这种把顾客当亲人的服务,谁能拒绝?
有人说:"电商能送货上门,实体店拿啥比?" 这话没错,但胖东来偏偏在送货上玩出了新花样。他们推出"半日达"服务,上午下单下午送到,而且不收配送费。更狠的是,如果顾客发现同款商品在其他地方更便宜,直接退差价!
这还没完。胖东来把超市变成了"生活体验馆",里面有烘焙教室、儿童乐园,甚至还有奢侈品专区。周末带孩子来,能在这儿玩一整天。这种"超市+商场+游乐场"的组合拳,让电商想抄都抄不来。
还有山姆会员店。这家店被称为专“坑”有钱人的店,顾客交钱才能进门,会员费一年260块,先筛掉舍不得花钱的。
货架上全是独家大包装,网红麻薯、瑞士卷抢到就是赚到。供应链强到离谱,价格比普通超市还便宜。
有钱人排队交钱,还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
实体店想活命?还有活路吗?
实体店的出路,其实就藏在三个词里:特色、服务、质量。看看西西弗书店就知道了。传统书店卖书,西西弗卖的是"小资生活"。
书店里有免费阅读区、咖啡吧,书架设计得像迷宫一样。很多年轻人来这儿不是买书,而是拍照发朋友圈。但拍着拍着,就顺手买了本书,或者办了张会员卡。
再瞧瞧永辉超市,前几年亏得底儿掉,后来学胖东来搞"员工合伙人制",服务员卖得多拿得多。结果呢?2024年扭亏为盈,销售额蹭蹭往上涨。这说明啥?不是实体店不行了,是老板得学会"换脑子"!
那些抱怨"电商抢走生意"的老板,其实忘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顾客不是傻子。以前你躺着赚钱,是因为没有竞争对手。
现在电商来了,人家能24小时营业、价格透明、还能退换货。要是实体店还守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老观念,能不死吗?
所以说,实体店的末日论纯属扯淡。真正该淘汰的,是那些20年不变的经营脑。与其天天骂电商,不如想想怎么把顾客当家人,怎么让购物变成享受。
毕竟,谁不喜欢在干净整洁的店里,被笑脸相迎、贴心服务呢?
实体店的春天,靠的是“换脑子”! 人民日报说得对:“特色招人、服务引人、质量留人。” 实体店从来不会死,死的是那些不肯变的老板!胖东来、西西弗、山姆已经打了样:扔掉“坐等客来”的老黄历,把店变成让人惦记的地方。
下次再抱怨电商抢生意,先问问自己:顾客进店,能不能笑着走出去? 货架上的东西,是不是十年前的老款? 员工的服务,有没有比机器人强点?
时代淘汰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打。要么赶紧换脑子,要么等着关店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