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太惨了!血洗旅游胜地,恐怖分子向莫迪宣战,印军3天才收拾残局
20460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印度遭遇大规模恐怖袭击,锁定目标报复措施立即出台,但新德里方面已经不想再打仗。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22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加姆镇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目前已造成20多人死亡。印控克什米尔当地安全官员称,武装分子向一群游客开火,造成至少26人死亡。这是该地区25年来针对平民最致命的袭击事件。
遭遇恐怖袭击的是印控克什米尔的帕哈尔加姆镇,这里风光旖旎,因其独特的自然美景被称为“小瑞士”。去年接待游客达到了350万,真是热闹非凡。
印军在4月23日出动大批安全部队,对袭击者实施追捕。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警方把袭击事件归咎于对抗印度统治的武装分子,而一个自称为“抵抗阵线”的组织在社交平台上宣布负责,并说明他们发动袭击的原因是“8.5万名定居者涌入”。显而易见,这就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宗族和宗教矛盾日益尖锐造成的后果,同时由于该地区存在敏感的主权归属问题,因此极容易引发巴以边境冲突事件。
之前印度为实现非法占领与巴基斯坦存在主权争端的克什米尔地区,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执意撤销该地区的自治待遇,并通过断电断网和派军警镇压等手段,将该地区弄到手。之后,新德里为达到长期占有该地区的目标,进行大量移民,企图以此来削弱当地穆斯林族裔的人口和影响优势。
当然,印度这样做,势必加剧该地区的种族和宗教矛盾,进而引发更多袭击事件的发生,给当地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袭击事件既然已经发生,莫迪政府当然不会将责任黑锅扣到自己头上,因此习惯性地“锁定”此次袭击事件的幕后“元凶”。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宣称完全拥有这片地区的领土,但各自实际控制一部分。因此,印度人吃了大亏,自然将指控的对象指向巴基斯坦。印度前军事和情报官员随后指责巴基斯坦武装部队策划了袭击事件,并呼吁迅速莫迪政府迅速“作出有力回应”。
按照这名印军前高官的逻辑,既然“元凶”已锁定,那么就必须迅速展开反击。显然,如果莫迪政府接受这名前军方高官的建议,那么巴以新一轮边境冲突将无法避免地爆发。不过,莫迪政府这次似乎谨慎了很多,他们迅速做出反应,但不是印巴两军交火的枪炮声,相反,作为对22日印控克什米尔恐怖袭击事件的回应,据财联社报道,印度宣布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外交和战略反制措施,其中就包括印度暂停《印度河水资源条约》,停止河水共享的合作等印巴合作项目。
与此同时,印方做出的惩罚措施,还包括关闭印巴之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重要边境口岸;禁止巴基斯坦公民入境印度;驱逐驻新德里巴基斯坦高级专员署的所有军事顾问;减少高级专员署工作人员人数等等。显然,印度对这起袭击事件感到非常生气,后果也极其严重。不过,印度方面对此做出的反应,看似快速凌厉,但令外界感到意外的是,这回印方没有因此对巴方控制区开火。
诚然,对新德里而言,在无凭无据,仅凭某些退役军官的“判断”的情况下,就认定巴基斯坦就是这起大规模袭击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并展开军事报复,这有点“师出无名”。更何况,当前印度正面临来自美国的关税施压,同时为了制衡美国而积极寻求改善对华关系。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悍然借此挑起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冲突,对印度并没有好处。
因此,印方对此做出的反应,仅限于重点印巴在水利领域上的合作,以及驱逐巴方驻印度外交人员等领域,进而避免一场边境冲突的爆发。毕竟,巴方即便对此做出反应,充其量就只是与印方打一场“外交驱逐战”。从这点来看,似乎说明莫迪年纪老了也变理性了,读懂“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的内涵。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