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文|高恒
你有没有被这几天的天气“整不会”?
9月13日傍晚,北京阳光依旧,市民还在街头散步,几分钟后就雷电交加、冰雹从天而降,最大直径约2厘米,车窗被砸裂、车棚塌陷,一度刷屏社交媒体。
而在千里之外的哈尔滨,情况几乎同步上演。当天午后,天气晴朗,能见度极高,突然天色转阴、风急雷鸣,一场罕见的“晴天冰雹”持续近十分钟,有市民调侃:“走着走着像进了冰箱。”
冰雹不是稀罕事,但很多人疑惑:都快中秋了,怎么还能下冰雹?而且下得这么猛?
根据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采访北京市气象台专家的解读,这次北京冰雹属于一次“超级单体风暴”引发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确实比往年同期更强、更急、更剧烈。
冰雹咋来的?它比你想象中“讲道理”
冰雹的形成,其实不是“老天突然心情不好”,而是有迹可循的一整套物理过程。
据媒体报道,北京此次冰雹天气的直接成因,是对流云团在山区生成后逐步增强,向东移动进入平原地区时,发展成了“超级单体风暴”。这是气象学上对最强类型雷暴系统的定义,往往伴随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龙卷甚至冰雹等多种极端天气。
总结了一下目前媒体采访专家的观点,我发现这场冰雹并不“突然”,而是天气条件“刚刚好”地叠在了一起。具体包括:
地面热、湿度高:北京近期气温比常年偏高,暖湿气流充沛;高空冷空气突袭:13日当天,高空冷空气南下;形成不稳定层结结构:“上冷下暖、上干下湿”的大气结构,最容易触发强对流;垂直风切变强:云层上下风向差异明显,助推风暴结构加强;冰粒在云中反复“冻加”:云内上升气流强,把冰粒一遍遍托起再冻大,最后砸落成雹。
据北京晚报报道:根据气象部门近十年的统计资料,“从时间点上看,北京每年4月初到9月下旬都可能出现冰雹,目前并不罕见,但从强度来看,确实比较少见。”尤其是9月中旬还能出现超级单体风暴,这在气象统计上属于“非常态中的正常”。
为啥感觉今年冰雹特别多、特别猛?
这个问题不是错觉,而是趋势。
气象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强对流天气频发:山东平原、广东中山、甘肃陇南、四川绵阳、江苏、安徽等地,纷纷报告过冰雹、雷暴、大风等局地极端现象。
而9月本该是“夏末初秋”的过渡期,但强对流却没有“下线”的意思。
这与副热带高压南退延迟、暖湿气流滞留、冷空气频繁入侵等多因素叠加有关。整个华北平原低层的水汽条件特别好,高空又受到冷空气影响,两者撞在一起,就容易制造出超级单体。
换句话说,不是冰雹多了,而是制造它的“工厂”越来越好开工了。
再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极端天气全球性增强趋势,使得强对流事件变得更“容易触发”。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与我国国家气候中心近年多次指出,全球变暖正导致更多暴雨、冰雹、热浪、大风等极端天气“常态化”。
而哈尔滨的此前也曾出现过“晴天冰雹”,据了解,这也是典型的局地小尺度强对流云团快速发展结果。当地受高空冷空气与地面热力作用叠加影响,在云团快速发展下形成了“云体范围小、移动快”的特殊局地降冰现象,虽然阳光尚在,但冰雹已至。
接下来,还会再来吗?
这轮强对流刚走,新的雨就又在酝酿。
据气象台部门发布的气象预报,15日上午至夜间,北京还将有一次降雨过程,预计量级为小到中雨,可能伴有弱雷电,但强度较本轮明显减弱。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危险解除”。因为——强对流天气的突发性很强,从云团生成到风暴爆发,可能只需要1到2小时。
此次北京冰雹出现的时间是傍晚至夜间,13日傍晚至夜间以后强对流天气迅速发展,并在门头沟、丰台、大兴、通州等地形成集中爆发,部分区域阵风达10级以上,最大降水强度34.3毫米,最大降水量42.5毫米,足以构成局地短时灾害。
未来是否还会有?气象台给出的判断是:“不能排除”。只要暖湿气流尚未撤场、冷空气还在活动,“天气反复”仍将持续。
冰雹不是最可怕的,不确定性才是
说到底,天气的剧变,真正可怕的不是下不下冰雹,而是“预判失灵”和“应对滞后”。
在极端天气面前,我们该怎么做?
我给出几点建议:关注权威气象预警:特别是雷电、大风、冰雹等黄色以上预警;避免在棚下、树下、广告牌附近停留或停车;雷暴来临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就近躲入坚固建筑物;及时关窗、加固阳台物品、检查排水系统;平台、社区加强对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天气提示服务。
这不仅是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城市文明与抗风险能力的体现。
写在最后
天气没有疯,它只是越来越不像你熟悉的样子。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极端天气成为常态”的新气候周期,冰雹只是其中一个表现。背后,是全球变暖、大气环流紊乱、水汽条件强化、城市化热岛等因素的共同结果。
这场从北京到哈尔滨的冰雹突袭,不是一次“插曲”,而是一堂“提醒课”——它提醒我们:面对气候的“情绪化”,我们既要懂原理,也要会应对。
未来可能还会下冰雹,但别让防范意识比它掉得更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