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赛单局自失送出十二分……还是赢了比利时,三比零。这个技术统计就摆在那里,有点刺眼!一场胜利背后,藏着的东西让人没法完全高兴起来。

虚假的繁荣?小组赛四胜一负的战绩背后,是战术执行上的巨大裂缝。对阵比利时的第二局,自身的失误分数几乎可以单独凑成一局比赛,这种场面出现在淘汰赛阶段,后果是什么?不用想都知道。

比利时队的防守很能磨,韧性十足,能把日本队都磨到心态失衡。我们却能从落后八分的绝境中把口子撕开,逆转回来,这份斗志和血性是存在的!但是……赢球的过程简直像在走钢丝。淘汰赛可没有这种容错空间。

赢了!我们又赢了!中国队3-0荡气回肠,世锦赛第4胜,全队很兴奋

发球环节的特训看来是有效果。输给意大利之后,教练组加练的跳飘球在第一局就看到了成果,战术指令能够被执行。可问题出在别处,二传和攻手之间的配合节奏,时断时续,这是老毛病了。这种配合的“稀碎”感,到了美国队那堵高墙面前,简直就是主动送上门去。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 美国队:小组赛五战全胜。

- 局分:一局未失。

- 副攻拦网效率:高达37%。

这堵墙,比东京周期给人的感觉还要厚实,还要硬邦邦。

赛后加练的视频片段,在社交网络上被人传来传去。主攻手留下主动找二传磨合节奏,副攻在深夜的训练馆里扣球,声音“砰砰砰”地响到凌晨。这种努力看得见。但默契这回事,它不是七十二小时就能速成的肌肉记忆。淘汰赛那种刺刀见红的回合里,电光石火的配合,靠的是千锤百炼形成的本能。

赢了!我们又赢了!中国队3-0荡气回肠,世锦赛第4胜,全队很兴奋

心理关呢?这或许是另一个致命点。小组赛出现的情况是什么?领先了,手软;落后了,急躁。这种心态的起伏,一旦遇上美国队那种铜墙铁壁一样的稳定发挥,能不能扛得住压力?这是个大大的问号。

现在不需要什么热血口号,需要的是把问题解决掉。

① 自失率必须往下压,压到10%以内!

② 二传的传球精准度,提到85%是一个底线。

③ 副攻的拦网预判,那0。3秒的时间差,能不能抢出来?

美国队当然是强大到让人感觉有些可怕。小组赛暴露的所有问题,并非无解。解决方案就在那里,就看执行。

赢了!我们又赢了!中国队3-0荡气回肠,世锦赛第4胜,全队很兴奋

回过头想,比利时那场球的生死局,能顶住八分的分差,也说明队伍的心脏够大。敢打!

淘汰赛不存在“虽败犹荣”的说法。要么,就用快变战术彻底撕开美国的高拦网;要么,就带着一堆失误集锦回家。训练馆彻夜亮着的灯光,就是一份宣战书……把那些不该有的自失分,焊死在技术统计栏的最底端,让网口对决的沉闷声响,成为美国队噩梦的前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