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None那天早上,延安收到一封电报。

罗荣桓亲自写的。

字不多,但语气很重。

他说自己“无能至极”,请求辞去115师政治委员的职务。

没人想到会是他。

毕竟,在八路军高层里,罗荣桓一直是稳得不能再稳的那种人。

面对批评,罗荣桓为何无地自容?来看115师的腐化案、男女作风案

干事细致,说话谨慎,军政经验也丰富。

可这回,他是真的扛不住了。

事情的起因,要从几个月前的一连串意外说起。

1938年初,115师参谋长周昆到国民党第二战区去领钱——国民政府拨给八路军的军费。

数额不小,六万元法币。

可谁也没想到,他只把一半交给作战科长王秉璋带回去,自己拿着另一半就消失了。

面对批评,罗荣桓为何无地自容?来看115师的腐化案、男女作风案

就这么走了。

那时候,通讯不便,交通也没保障。

可不管怎么说,军中干部领了公款就跑,这种事儿放在哪个年代都说不过去。

周昆不是无名之辈。

他是打过井冈山、走过长征的老红军。

红八军团的团长,红一方面军的参谋长,资历很深。

面对批评,罗荣桓为何无地自容?来看115师的腐化案、男女作风案

按当时的制度,如果他一直干下去,1955年授衔时,说不定就是上将。

可他没等到那一天。

他的离开,不但让115师陷入被动,还在干部中引发一连串信任危机。

更让人尴尬的是,这事儿到了1984年还被杨尚昆在报告里提起,说他“跑了,是不该的”。

这事儿刚平息,又出了人命。

1940年1月13日,115师副政治部主任黄励在鲁西南突然开枪自杀。

没人能准确说出他最后的想法,但留下的线索足够让人沉默。

黄励是福建长汀人,跟杨成武是发小。1929年红四军打到长汀,他俩一块报名参军。

后来黄励一路升得很快,做过毛泽东的秘书,参加过长征,熟悉军政工作。1937年,他被调到115师随营学校当政治部主任,后来又兼任组织部长,实权很大。

可就是这样的干部,在春节刚过的时候,举枪自尽。

有人说,是因为感情问题——他喜欢上一位青岛来的女学员,两年多始终得不到回应。

也有人说,是因为“湖西肃托”运动中,很多熟人被错杀,他心里过不去这个坎。

真相可能是两者都有。

那年冬天,山东敌后战场局势吃紧,物资缺乏,整风运动又在激烈推进,干部压力极大。

黄励性格内向,负重太久,终于走到了极端。

毛泽东在延安听说这事后,专门发电报悼念。

他记得这位老部下,更记得他当年在自己身边当秘书时的认真劲儿。

黄励的死,让罗荣桓一下子沉了下去。

他在给中央的电报里说:“同志自戕,本人责无旁贷。

可事情还没完。

同年8月,罗荣桓去郯城检查工作。

郯城是个重要据点,115师在那里刚刚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

县长是翟新亚,政治部民运部的股长,算是部队里中层骨干。

可到了那儿,罗荣桓震惊了。

翟新亚不仅被地主拉拢,生活糜烂,而且还吸上了大烟,时常找女人。

那会儿抽鸦片的干部不是没有,但像这样公然腐化的,极少。

罗荣桓当场撤了他的职,还开除了党籍。

气得脸发白。

问题是,这已经不是一两件孤立的事儿了。

部队里纪律松弛、作风出问题的情况越来越多。

再加上“南大顶事件”刚刚过去,那次事件中,115师部分干部在执行任务中严重违反政策,引发了不少负面反应。

到了10月,115师在桃峪召开高干会议,持续三周。

会议本来是为了整顿,但很快变成了一场批评大会。

朱瑞是山东的主要负责人,也是中央派来监督115师的代表。

他在会上没留情面。

他说:“工作除卫生外无甚进步,如要进步,前面得有人拽,后面得有人推。

他不仅当场批评,还给中央军委和总部发电报,说自己对115师“失望之至”,建议让陈光和罗荣桓“休养”一段时间。

这话说得不轻。

陈光是代师长,作战出色,可管人不严;罗荣桓是政治委员,原本是稳住队伍的那一个,可现在,也出了这么多事。

面对这场批评,罗荣桓没争辩。

他服了。

他在10月14日发电报给中央,正式提出辞职。

那年,他才35岁。

其实,115师的问题不是它一家有。

整个八路军在山东敌后作战,环境都很复杂。

日军、伪军、国民党各方势力交错,地方关系难缠,干部长期高压工作,容易出问题。

但115师的问题集中爆发,而且都是干部层面,这就让中央很警觉。

朱瑞的批评之后,中央开始重新审视敌后部队的干部管理制度。

对干部的选拔、轮换、监督都加强了。

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始抓得更紧了。

罗荣桓没有真正离开岗位。

他的请辞没被批准。

后来,他在东北抗联、第四野战军一路走上来,成为党内最有威望的政治工作干部之一。

但从那以后,他对干部建设的重视程度,再也没有松过。

再后来,周昆再没出现。

黄励的名字被刻在了115师烈士碑上。

翟新亚被开除后也没再听到消息。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模范师”。

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罗荣桓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杨尚昆,《杨尚昆回忆录》,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1937-1945)》,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

黄励,《黄励同志遗稿》,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1985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