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有“内热”?别乱降火!这样吃才真的“灭火”又舒服

身体有这些表现,就是在提示你可能有内热!

内热不是发烧,而是身体内部阴阳失衡的一种肉体状态。

口舌生疮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舌头或嘴唇起泡。

咽喉肿痛嗓子干、痒、痛,感觉有异物。

牙龈肿痛/出血刷牙时容易出血,牙龈红肿。

面红目赤脸颊发红,眼睛干涩、发红或有红血丝。

头痛头晕 头胀痛,尤其太阳穴附近。

口干舌燥 总想喝水,尤其爱喝凉的,喝得肚子胀胀的还不解渴。

鼻腔干燥/出血 鼻子干痒,一碰就流鼻血。

皮肤干燥/发痒 皮肤缺水、紧绷,甚至脱屑瘙痒,容易长红疹、痤疮。

大便干结像羊粪球,排便困难费力,大便干硬或排便不爽,肚子胀气。《像这种情况大家一直以为是水喝少了,其实是身体有内火》。

小便量少还呈黄色 尿量少,颜色深黄。

心烦易怒每天没事情也感觉到自己心烦意躁,胸闷气短,总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失眠多梦 入睡困难,睡着了也是梦多纷扰,睡不踏实。

手脚烦热 手心、脚心发热,甚至想贴在凉东西上。

虚汗、盗汗 即使是冬天,半夜醒来也是一身汗。

牙龈肿痛、口臭自己或别人能闻到明显的异味。

感觉饿但是没有食欲 明明刚吃过饭,没多久又饿了(消谷善饥),但是又什么都不想吃。

身体有“内热”?别乱降火!这样吃才真的“灭火”又舒服

灭火有方!要分清身体是“实火”或“虚火”,吃对才有效

盲目降火是大忌! 内热也分“实火”和“虚火”,调理方向截然不同:

实火像真正燃烧的火焰,赤热。通常起病急、症状重(如咽喉剧痛、口疮红肿热痛、便秘严重、面红耳赤)。多见于年轻人或体质壮实者,常因近期吃太多辛辣油腻、熬夜、压力大或感染引起。

虚火 像锅里水快烧干时的“干烧”。症状相对缠绵(如长期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盗汗、反复口腔溃疡但不太红肿)。本质是体内津液(阴)不足,无法制约阳气(阳相对亢盛)。多见于中老年人、久病体虚、长期熬夜透支者。

【灭火食物指南】→→ 对号入座,精准调理

1. 对抗“实火”→→ 清热泻火

苦瓜“天然灭火器”!凉拌、清炒或榨汁(少量)。胃寒者少食。

莲子心泡水代茶饮,专清心火(改善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味极苦,几颗即可。

绿茶清热解暑利尿。胃寒、失眠者下午后少喝。

绿豆煮汤、煮粥。清热解毒,尤其善解暑热和食物之毒。

身体有“内热”?别乱降火!这样吃才真的“灭火”又舒服

冬瓜 清热利尿,煮汤最佳(带皮一起煨汤)。消水肿也有效。

西瓜 解暑生津“白虎汤”!西瓜翠衣(白瓤部分)煮水利尿清热效果更佳。糖友、脾胃虚寒者慎吃。

黄瓜生吃、凉拌,清脆解渴。

生吃清热润肺,熟吃滋阴。脾胃虚寒者可蒸熟吃。

莲藕生吃清热凉血(榨汁),熟吃健脾开胃。

芹菜平肝清热,尤其适合肝火旺伴血压高者。

荸荠生吃清脆,清热化痰消积。

金银花/菊花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适合咽喉痛、目赤肿痛。

身体有“内热”?别乱降火!这样吃才真的“灭火”又舒服

2. 滋养“虚火”→→补水增液,引火归元

银耳“平民燕窝”!炖羹,滋阴润燥养颜首选。

百合清心润肺安神。煮粥、煲汤或炒菜。

麦冬/玉竹泡水或煲汤,养阴生津,改善口干咽燥。

桑葚滋补肝肾阴血。生吃或煮水。

鸭肉性凉,滋阴养胃。煲汤(如老鸭冬瓜汤)是虚热者佳品。

黑芝麻补肝肾,润肠燥。打粉食用或做芝麻糊。

润燥担当:

三、灭火食谱推荐:简单易做,效果加倍

实火急救茶 金银花5g + 菊花5g + 薄荷叶3片(后下),沸水冲泡代茶饮。适合咽喉肿痛、目赤头痛。

虚火滋润羹 银耳半朵(泡发撕小朵) + 百合干10g + 莲子10g(去心) + 枸杞一小把,加水慢炖1-2小时至粘稠,出锅前5分钟加冰糖(可选)。适合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失眠。

清热利尿汤 带皮冬瓜500g + 薏米30g + 排骨/瘦肉几块(可选),煲汤。适合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水肿。

家常灭火小炒 苦瓜1根(切片盐腌后挤水) + 鸡蛋2个,快火清炒。适合实火旺盛、口舌生疮。

四、重要提醒:灭火也要讲科学!

忌盲目寒凉: 尤其虚火者,狂喝凉茶、吃冰品会伤脾胃阳气,导致“火”没下去,脾胃先垮了!

忌辛辣刺激: 辣椒、花椒、姜、蒜、酒、油炸烧烤等,都是“火上浇油”的元凶!内热期间务必远离。

忌熬夜透支: 熬夜最伤阴血,是虚火的“最佳助攻”。保证充足睡眠(23点前睡)至关重要。

调节情绪: 焦虑、压力、生气都会助长“肝火”。学会放松,保持心情平和。

适度运动: 选择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瑜伽),微微出汗即可,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

分清体质: 如果自己无法准确判断实火虚火,或症状持续不缓解,请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