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印度媒体诋毁歼-36有何目的
1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在六代机发展趋势仍然不明朗的情况下,美国《1945》网站近日刊文,认为“歼-36是美国B-21的大敌”。其核心观点,是歼-36将凭借出色的航程、载弹量和隐身性能,拦截试图在西太活动的B-21,以形成军事优势。
▲《1945》网站开始为B-21担忧了
具体来说,文章认为搭载了三台发动机,尺寸又极其惊人的歼-36,将获得史无前例的作战半径。并且这个半径,就是以“针对关岛”为目标。而这个距离第一岛链2400千米,距大陆架3000千米,实为美国驻西太军事基地群核心的岛屿,一旦被纳入歼-36攻击半径,那么“B-21的价值就会被大幅削弱”。怎么说呢,《1945》网站对于空战的概念,仍然局限于“斗兽棋”,并没有意识到,在这个歼-10CE都凭借体系作战的时代,歼-36的上限究竟在哪里。
▲现在是歼-10CE都得在体系支持下作战的时代
五代机的隐身概念,其实是存在限制的——普遍只有正面RCS,能达到0.01这个令人满意的程度,侧面、尾部和腹部的RCS,仍然比较危险。这就意味着五代机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仔细制定飞行路线,力求尽量将低RCS角度放在主威胁面,才能保证安全。相比之下,六代机则进一步拓展到全向隐身,在绝大部分角度,对于常见波段的雷达,都有良好的低可探视效果,安全性根本不是五代机可以比拟的。
▲就F-35这个腹部结构,隐身水平可想而知
这次印巴空战再一次证明了预警机的价值,而预警机从问世那一天起,就有一个致命软肋——隐身性太差,很容易沦为对手的目标。为了避免这一点,各国空军不得不控制预警机和前线战机的距离,降低了作战效率。歼-36最具突破性的一点,就是理论上可以做到全向隐身和高功率雷达的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型隐身预警机”。其负责指挥的也不是其他战斗机,而是同样隐身的各种无人机。
▲六代机等于是大部分角度,都能达到五代机正面的隐身水平
将战斗机作为“小型预警机”来使用,是个很有年头的概念,最初落地的应该是米格-31,苏联防空军在80年代收到这款重型截击机后,认为足以“指挥其他防空部队,在广袤的西伯利亚上空拦截对手”,但后来发现指挥性能极其有限。F-35是第二个下场的,也一度进行了完整试验,效果尚可。问题在于,如今F-35的雷达已经落伍了——原计划在2026年换装氮化镓雷达,受稀土供应的影响,预计到2028年,甚至2030年才能上机,性能已经不够用了。
▲F-35引以为傲的雷达已经落伍了
中航工业在机载雷达领域,是实打实的世界之巅,歼-36的体型也足以容纳大尺寸雷达。从南亚空战的经验来看,哪怕是传统上最依赖机动的空战,也随着超远程空空导弹的成熟,变成“远程对射”,这意味着无人机完全可以承担发射任务。再加上多人驾驶机制带来的特性,歼-36已经能实现全向隐身巡视前线,远距离搜索目标,并引导伴飞的无人机群攻击——这对于美军现有作战体系都是颠覆性设计,而不仅仅是针对B-21,或者哪一款武器。而《1945》网站对于六代机的理解,仍然是“B-21发射远程巡航导弹,遭遇歼-36拦截”的经典模式,实在太落后了。
▲B-21的未来确实有点黯淡
至于作战半径的问题,美国最近刚好将F-47的作战半径,上调到1000海里(约1850千米),配套的YFQ-42A和YFQ-44A无人机,也在加紧研发——这与歼-36的思路非常相似。去年末歼-36登场时,美国各界虽然都拒不认可其六代机身份,但美国空军私下借鉴的动作却一点都不少。而最终能借鉴多少,就只有未来歼-36和F-47落地,才知道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