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很多汽车代表的说法让我有些忍俊不禁。

比如某头部企业老总说:

“智能化的下半场是颠覆性的。”

“比如五一、十一长假期,长途本来是一个很疲劳的一件事,但是用了智驾就不那么疲劳,而且大幅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开了智驾车,再也开不回非智驾车。”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他之前的说法:

“自动驾驶是资本的裹挟,是忽悠,是皇帝的新装。”

你看,事情就是那么有意思,没做智驾的时候,把智驾说成泡沫,做了之后,立马就改了口。

那么,现在市面上的“智驾”究竟靠不靠谱呢?

4月1号,汽车一起和“智驾”有关的事故就刷屏了。

据“正在新闻”调查,3月29日的晚上9点,武汉某高校三名21岁至23岁之间的女学生,结伴去安徽池州参加某岗位的事业编制考试。

怎么去的呢?

是其中一名女生和男朋友借了一辆橄榄绿色的小米su7。

然后她当司机,带着两名同学向安徽开去,晚上10点27分,行驶到安徽铜陵德上高速时,以116km/h时速开启了车上的智能辅助驾驶。

17分钟后,这辆车车辆与高速水泥护栏发生碰撞、起火。

前排的两位女生当场死亡,后排的一位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当记者赶到之时,被医院医生:

前排两人“烧没了”。

正在新闻独家采访到开车女孩的母亲,母亲说:

她曾与女儿驾驶这辆su7从深圳去往武汉,这1000公路的路程里,女儿多次告诉她智驾“方便、安全”,她曾告诫女儿,现在技术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开才放心,“我说她以后一定会后悔;她还反驳我,说有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

面对质疑,小米也发出了公告:

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车速116km/h
3月29日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3月29日 22:36:48 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3月29日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3月29日 22:44:26-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车端Ecall触发
3月29日 22:44:39 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3月29日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3月29日 22:47:15 调配120成功
3月29日 约23时许 120抵达现场

按照小米的公告,不难看出,驾驶者一度双手脱离了方向盘。

并在随后提示障碍物后,迅速接管打方向,踩刹车。

但已经来不及了,最后还是以时速约为97km/h的速度,撞上了水泥护栏。

很快车辆很快起火。

这就说明,电池因为碰撞被引燃了,而且很快蔓延到了驾驶舱,把前排两人“烧没了”。

好,看到这里,我们再回想一下小米车企之前对电池安全性的宣传:

通过了全球最严苛的热失效安全标准……确保了极高的安全性……5分钟内无明火……达到ASIL-D的行业最高功能安全等级标准……首创了电芯倒置技术,在极端情况下能够快速向下释放能量,最大程度保证乘员舱的安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事故视频和照片中展示的,和宣传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在这里,我并不是针对小米。

而是想说,我们的很多车企,在宣传上已经玩脱了。

什么“遥遥领先”,“全球首创”,“行业第一”,“极其先进”这些明显违反广告法的词,在发布会上是张口就来,毫不避讳。(相反,小米在这方面还比较克制)

消费者提出质疑,就通过一些手段让质疑的声音消灭,甚至把这些质疑的人,扣上“黑水军”的帽子。

某个车企的CEO在汽车论坛还说:

“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智驾是安全出行的最强的守护。”

话说的挺好,但如果你打开车质网投诉的排名,这家车企愣是承包了榜单前排的大多数。

但是,考虑到一些车企的实力、地位、背景。

这些让人难受的反差,并没有被广泛认知,一些车企违法违规的宣传,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相反,一些媒体平台还助纣为虐,主动封杀一些质疑的声音。

现在,小米的这起事故闹大了,烧起来了,沸腾了,才揭开了行业的一角遮羞布。

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下去,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安全,削弱产业的竞争力。”

这是点谁的名字呢?

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智驾车,又或者什么车,都要明白自己的属性:

你是卖车的,而不是搞传销、搞诈骗的。

在车里装个冰箱,就当重大专利了。

汽车对比测试造假,都成行业惯例了。

法律只规定了l2、l3级别的智驾等级,有些车企愣是搞出“l2.99”,“媲美L4级别”的说法了。

这些行为,活像电线杆上的老中医广告,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治,完全置用户的利益和安全于不顾。

科技的发展,不是靠吹牛逼就能实现的。

以往的种种教训,已经可以编成比字典还厚的合订本。

但他们却依然不断煽动民族主义的情绪,无形之中鼓动消费者热血下单,激情智驾,以至于老中医都救不回来。

“断代式的领先”我没看到,但“绝后式的悲剧”,今天我是看到了。

奉劝一些车企,认认真真做车,老老实实宣传。

不要总说什么加速发展,为国争光,搞不好,国家还要帮你们擦屁股呢!

此外,没事的时候也学学法,汽车圈不是法外之地:

违法宣传等同于散布谣言,望周知。

-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