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4年,黄河年平均入海径流量高达235亿立方米,不可避免的会将一些淡水鱼冲入海水中。
海洋是淡水鱼的禁区,它们进入海中会怎样?
首先要搞明白的是,不管陆地的江河湖泊,还是汪洋大海,本质上都是水溶液,只不过陆地河流会将沿途杂质,不断运往大海,久而久之,水就出现了“淡水”和“海水”的分别。
所以,海水和淡水只是杂质含量不同,最明显的莫过于“含盐量”。
海水平均盐度3.5%,淡水平均盐度小于0.05%,其他杂质暂且忽略不计。
淡水鱼进入海中会怎样?
淡水鱼习惯了内陆低盐度的水域,一旦进入高盐度环境中,它们就会脱水而死。
当淡水鱼摄入太多盐分,就会出现内外盐度不平衡,为了通俗易懂的理解,咱们举个例子。
同样500毫升,A水杯盐度0,B水杯盐度1,为了降低B水杯的盐度,你把A水杯中的水全都倒进B水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虽然B水杯的盐度降到了0.5,但付出的代价是,A水杯里的水全没了。
同理,淡水鱼一旦摄入高浓度盐分,体内的细胞会不断将水补充到高盐度环境中,从而脱水而亡,这跟人类再渴也不要喝海水是一个原理,喝海水只会让你越来越渴。
如果你把一条淡水鱼,扔入海水中,淡水鱼在几小时内就会死亡,但黄河入海口又不能这么算。
因为淡水和海水盐度不同,导致两种水的密度不同,黄河水并不是直接融入海水中,而是会出现明显的分界区。
一般这类盐度梯度带水平距离能达到几公里,在这区域内,盐度会逐渐提高,从<0.05%慢慢提高到3.5%。
就像你从哈尔滨,一路向南,走到三亚,温度会缓慢提升,而不是突然提升。
很多人买了鱼去放生,结果鱼刚下水就拼命往回游,你觉得这是在舍不得你,在报恩,其实是鱼一下子受不了新的水体,在一个劲的逃窜,试图回来原来的水体中,甚至还有人把淡水鱼放到海里的……
所以,这些淡水鱼如果身体比较好,完全可以在缓冲区调整状态,重新逆流而上,冲到淡水区,如果冲不回去,那只能遗憾收场了。
为什么有淡水鱼能生活在海水中?
以上说的是纯淡水鱼,一点都受不了高盐度的那类鱼,就跟你完全不吃辣一样。
但是,有些鱼属于“广盐性鱼类”,它们能通过鳃部氯细胞动态调节离子浓度,维持体液渗透压平衡,说人话就是,能主动调节盐度,主要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半咸水区。
为什么它们要停留在这片区域?
谁都知道内陆淡水流域太内卷了,反而是“环境恶劣”的入海口,内卷程度要低很多,这里简直就是广盐性鱼类的“天堂”。
河流携带着氮、磷等营养物质,从内陆冲到海洋,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在这大爆发,鱼类能在这疯狂吃“自助餐”,还不用担心别的鱼过来抢食。
此外,入海口水体较为浑浊,能尽量避免被大型捕食者发现,幼鱼存活率较高。
当它们感觉盐度超标,身体无法主动调节时,就会躲去低盐度的水域,当调节完毕后,又来回晃悠,这就是广盐性鱼类的生存之道。
除了纯淡水鱼、广盐性鱼类之外,还有洄游性鱼类。
洄游性鱼类又可分为“溯河性鱼类”和“降海性鱼类”。
溯河性鱼类:日常生活在海中,每当繁殖期,需要逆流而上回到江河中上游繁殖。
降海性鱼类:日常生活在淡水中,每当繁殖期需要游到海中。
当洄游性鱼类从海水进入淡水后,它们会通过停止饮水的办法来减少盐分摄入,避免体液稀释。
当洄游性鱼类从淡水进入海水后,它们会通过肠道主动吸收水分,弥补在高盐水体中流失的体液。
总结就是,纯淡水鱼被黄河水冲入海中,如果不能及时逆流而上,死亡率超过90%,广盐性鱼类和洄游性鱼类,因具备调节盐度功能,所以基本不受影响。
纯淡水鱼:只喜欢吃甜食,一点辣都受不了。
广盐性鱼类:稍微能吃点甜食,也能稍微吃点辣,但都不强。
洄游性鱼类:既能吃甜食,又能吃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