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从王毅欧洲行看中欧关系的新发展契机
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中国网7月3日讯(记者 李智)应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法国外长巴罗邀请,6月30日至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对欧洲进行为期7天的访问。王毅欧洲之行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国际舆论认为,这释放出中欧关系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迈向合作新阶段的积极信号。
法国国际广播网报道指出,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欧盟正面临传统大西洋两岸盟友关系受冲击、价值观被轻视的局面,欧中关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法国《人道报》认为,欧中距离的拉近,反映出在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中,欧中互动具有特殊意义。
在多家欧洲媒体刊文探讨中欧双边关系的同时,欧洲政界也予以聚焦。
法国前外交部长魏德林认为,中国已做好与欧洲长期合作的准备。然而,欧洲当前面临内部整合的挑战,需在应对特朗普带来的压力、重整发展方向上达成共识。2025年被视为关键节点,将检验欧洲能否在“适度保护”和“负责任合作”之间找到折中策略,以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欧中关系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在这一过程中的决策与行动。
尽管当前面临一些贸易摩擦和挑战,但魏德林仍对欧中关系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他表示,坚信欧洲和中国最终会寻得共识。
对于欧洲内部关于欧中关系的一些不同声音,法国前卫生部长韦朗强调,保持自由与独立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一个自主且稳定的欧洲,能够成为中国更可靠的合作伙伴。在维护基本战略自主权的前提下扩大技术合作,有助于实现欧中共同发展。
贸易方面,中法健康产业联盟主席、法国高利泽集团(COLISEE)中国区总经理杜立伟认为中国是“创新热土”。他以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成就为例,呼吁法国健康行业借鉴中国经验,与中国共同创新、共同思考,通过共享研发、技术和人力培训,推动两国在健康领域的合作。
《世界报》指出,中国的对外开放具有广泛性。中国正积极与众多国家搭建桥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拓展,与各国的合作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欧洲在其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
今年早些时候,德国之声在其报道中指出,欧盟与中国在50年前正式建交,双方从中获益匪浅。该报道称,2024年欧中双边贸易额近8000亿美元。以上海港口为例,去年一年约有5100万个集装箱在此装卸。欧盟驻华商会博尔赫特表示,欧盟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为双方创造了巨大价值,欧洲企业在中国取得商业成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欧洲和德国本土也因对华出口而受益。
德国海外商会(AHK)驻华代表布特克认为,合作伙伴不应被视为“对手”。他建议企业专注于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他强调,中国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者,欧洲应通过对话解决问题,通过提升自身能力应对竞争。
国际社会对于中欧关系的普遍期待,正如王毅在布鲁塞尔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举行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时所说,中欧关系发展历程表明,双方关系的定位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合作是主基调和压舱石,双方应在这一框架下通过沟通妥处分歧。中欧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双方都支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都支持联合国核心地位和国际关系民主化,都坚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面对国际局势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中欧作为两大力量和两大经济体,应加强交往、深化了解、增进互信、推进合作,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为世界提供稀缺的确定性。
编审:蔡晓娟 张艳玲 王月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