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务员,这个职业在老一辈人眼中意味着稳定的收入,体面的生活,故因此,有了所谓的“铁饭碗”。
如果说在中国,铁饭碗是每一个父母的执念的话,那么在山东这片土地上,则更是执念中的执念。
可偏偏,有一个出生在山东普通人家的小伙放弃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选择下海经商,最终成为滨州市第二富豪,年赚百亿。
他,就是渤海实业的老板,舒忠峰,中国人每吃20桶油,就有一桶是他产的,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关于舒忠峰的故事。
出人头地
网上关于舒忠峰的资料几乎没有,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也是最让人好奇的莫过于他为什么要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如果非要说的话,原因很简单——命运。
1962年,舒忠峰出生于山东滨州博兴县湖滨镇一户普通人家,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办法为他提供太大的助力,对于儿子,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好好读书,出人头地。
当时那个年代能够吃上一顿饱饭,已经是奢求了,随着年龄一天天的增长,舒忠峰变得更懂事,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可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考上大学,这也成了他心底的遗憾。
高中毕业后没多久,舒忠峰就去了湖滨镇供销社工作,主要的工作就是给供销社主任打打杂,说的好听点叫助理。
千万别小看供销社,当时哪怕是一线城市,供销社也是相当吃香的,毕竟是百姓们唯一购买商品的渠道,因此能进入这里工作的人,基本上一辈子就吃喝不愁了。
齐鲁大地上向来不缺人才,能在供销社工作的人情商、智商那更是没得说,舒忠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里,他积累了许多人脉、资源和经验,也为日后下海经商埋下了伏笔。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90年,彼时,舒忠峰还有两年时间就迈入40岁的大关,家里有贤妻,有懂事的孩子,父母也早就不种田了,可他却在这个节骨眼遇到了人生中第一道大坎!
辞去铁饭碗,下海经商
组织上打算调舒忠峰去第三油棉厂当厂长,从供销社主任的助理变成厂长,任谁看都会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到了那里才知道,这是一家设备非常落后并且规模很小的厂子。
最关键的是,这个厂子其实早就名存实亡了,工人工资发不下来,每天都在赔钱,饶是如此,舒忠峰还是硬着头皮接手了这个濒临倒闭的油棉厂,也阴差阳错发生了后来的种种。
为了挽救破败的厂子,舒忠峰和手下的人开始尝试着全新的生产模式,可从头到尾试了一遍后发现,根本没什么用,就在这时,他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应该都有印象,当时人们做饭吃的食用油都是散装的,俗称:毛油。
这是一种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暗黄浑浊,并且做饭时会产生很大油烟的食用油,因为技术问题,这种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改善,但也恰恰是这一现象给了舒忠峰很大的灵感。
1996年,舒忠峰做了有生以来最大胆也是最不被看好的决定,辞去油棉厂厂长一职,下海经商,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里人的时候,不出意外,得到了全家的强烈反对。
考公考编是每一个山东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放弃铁饭碗的工作去做生意,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然而,舒忠峰主意已定,他就是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经过一番折腾后从银行贷款了400万元,钱到手后他马不停蹄从国外购买了先进的设备,成功组建了当时中国北方真正意义上第一条现代化食用油精炼生产线。
野心勃勃
当时的人们之所以用毛油做饭,就是因为国内的粮油生产设备比较落后,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想办法精炼出更好的食用油呢?舒忠峰一边这么想,一边撸起袖子加油干,可没多久,就遇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个挑战。
原来,当时我国对于油脂进口实行的是配额管理制度,加上那段时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导致舒忠峰呕心沥血打造出来的生产链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换做旁人,可能早就认命,不干了,可舒忠峰依然觉得,用不了多久国家就会加大对于食用油走私的打击力度,那个时候,就是新的转机。
不仅如此,在面对大豆紧缺的情况下,舒忠峰又一次发挥了自己恐怖的人脉和资源搭上了一家外资企业,丰益国际集团,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粮油食品集团之一,公司就在新加坡。
趁着合资的机会,舒忠峰抓紧时间学习经验和技术,也让粮油厂的生意终于走上了正轨,但同时他也意识到,一直依赖于原料进口是万万不行的,于是他决定开创属于自己的大豆生产线。
一味的扎根博兴县,显然走不长远,于是在2007年的时候,舒忠峰又一次耗费巨资在渤海建了一条能够日产6000吨大豆的加工生产线,不久后,他一手创办和经营的渤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迎来了业绩猛增,与此同时猛增的,还有舒忠峰的野心。
滨州第二富豪
一次偶然的机会,舒忠峰听朋友说纤维制造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前景,顿时来了兴趣,尽管此前他和粮油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对于很多新兴产业一无所知,但他就是觉得,只要去做了,要么成功,要么积累经验,怎么想都是赚的。
为了能够拓宽眼界,也是为了弥补上学时候的遗憾,后来舒忠峰还通过成人教育考上了曲阜师范大学本科,又去了清华大学读工商管理硕士,足见他的毅力和学习能力。
转战纤维行业之后,靠着之前学到的管理经验以及经营技巧,舒忠峰很快就把企业做到了行业顶尖的存在。
当时很多人都羡慕他怎么这么有精力,从一个小小的粮油厂,到后来的纤维制造行业,再到环保设施建设等等,纵观舒忠峰的创业史,会发现他不光是敢想敢做,其学习能力更是恐怖如斯。
2019年,舒忠峰经营的渤海实业营业额达到了426.1亿元,次年,该集团就名列2020鲁企300强的第36名,舒忠峰本人凭着365.38亿元的身家跻身山东创富榜,还常年稳居山东滨州第二富豪的位置。
结语
因此回过头来再去看当年舒忠峰辞去铁饭碗,下海经商的决定,是不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呢?也许是,但更多的是舒忠峰自己走出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如今,渤海粮油所生产的美食客品牌可能没有太多人知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人每吃20桶油,其中一定有渤海粮油生产的食用油,然而有关舒忠峰的故事,却还是和以前一样鲜为人知......
参考资料:
低调“油王”舒忠峰的油脂拓荒 山东财经头条2021-04-19 13:13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