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访问时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认为应由中国主动降温,迈出第一步,因为他们对美出口额是我们对华出口额的五倍,因此这125%的关税是不可持续的。"同时贝森特还威胁到:“我们兜里还有一套升级对抗的方案,但我们非常希望不用拿出来,若局势恶化,升级选项可能包括实施禁运。”

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各方关注,贝森特的强硬姿态并非孤立事件。因为就在28日同一天,他还透露,美国已将与中国的贸易谈判暂时搁置,转而与15至18个国家推进新贸易协议,并表示有望首先与印度达成协议。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中早有先例。中美两国通过几轮交锋,双方关税税率分别飙升至145%和125%。贝森特在采访中特别强调,中国对美出口额是美国对华出口的五倍,这种"不可持续的失衡"必须改变。但数据显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70%源于跨国公司在华产业链布局,真正的结构性矛盾并非表面上的数字。

美国财长: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

更值得玩味的是,贝森特在4月25日的IMF与世界银行会议期间,与中国官员就"金融稳定"议题进行了低调接触。这种"斗而不破"的微妙平衡,暴露出美国在极限施压与实际利益间的纠结。正如前白宫经济顾问加里・科恩所言:"美国人最想念的还是中国产品。"若美国真的对华实施禁运,全球产业链将面临"断链"危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苹果、特斯拉等企业的供应链将遭受重创。

据行业数据,美国汽车零部件价格可能上涨30%-50%,而中国光伏产品占美国市场份额的60%,禁运将直接拖累美国清洁能源转型。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在美国国内引发强烈反对。沃尔玛等零售商警告,货架空置风险加剧;农民协会则担忧大豆出口暴跌。更严峻的是,关税的"累退效应"正在显现:低收入家庭将承受80%的关税成本,而高收入群体受影响较小。前官员科恩预测,5月底关税痛苦效应将全面爆发,这与贝森特的"升级威胁"形成诡异的时间对冲。

美国财长: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

与此同时,中国也做好了与美国全面脱钩的准备。国务院在4月28日当天召开了新闻记者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当前局势对外宣布了几个重要信息,以强化市场信心:

1,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中国是否进口美国饲料粮和油料,不会影响我国粮食供应,国内粮食储备资源也很充足。

2,我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接近总装机的60%,减少甚至停止自美能源进口不影响我国能源供应。

3,中国贸促会发布调研结果,有近50%的外贸企业表示将减少对美业务,而计划对外拓展新兴市场的外贸企业占比则更是达到75.3%。

以上信息表明,中国完全无惧与美国打消耗战,也不介意打持久战,反而是美国难以抗住这场寒冬。

美国财长: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

贝森特在投资者会议上罕见承认:"125%的关税是不可持续的。"这种矛盾心态,折射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深层困境。一方面,特朗普政府需要维持"强硬"形象以迎合国内政治;另一方面,企业界和消费者的不满情绪正在发酵。

中国的立场始终明确:"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商务部4月24日回应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彻底取消单边关税。这种"以斗争求合作"的策略,在稀土管制、反垄断调查等领域已初见成效。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RCEP等区域合作机制,构建起更具韧性的供应链网络。

贝森特的"禁运威胁",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战",暗示着谈判窗口尚未完全关闭。然而,时间不站在美国一边——5月底关税痛苦效应的显现,可能成为改变博弈格局的关键变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