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事,从2023年就开始闹腾了,到现在,还没完全消停。起因是欧盟委员会觉得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拿了政府补贴,价格低,抢占欧洲市场份额。

冯德莱恩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2023年9月13日在欧洲议会讲话时,直接点名比亚迪这些公司,说他们靠补贴来摧毁欧洲汽车产业。

之后就启动了反补贴调查,调查团队花了几个月时间,翻查中国企业的财务和生产数据。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结果,2024年6月12日,欧盟公布临时关税方案,在原有10%的基础上,加征17%到38%的额外税,从7月5日开始执行。

到了10月4日,成员国投票,10国赞成、5国反对、12国弃权,通过了正式关税,最高达45.3%,从10月31日起生效,为期五年。

德国媒体直截了当地说,这对法国人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中国反制也不会伤到他们,但对德国汽车产业,那就是一场灾难。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欧洲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不一样。德国汽车巨头像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卖的车占他们全球销量的三成多。

2023年数据,大众在中国卖了超过300万辆车,宝马和奔驰也各有上百万辆。要是中国反制,德国这些公司在华工厂和供应链就得遭殃。

相反,法国汽车制造商如雷诺和标致雪铁龙,在中国市场份额小,只占小众地位,销量主要靠本地和欧洲其他地方,所以中国如果报复,法国人基本不受影响。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欧盟的这个关税决定,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但实际操作起来,暴露了内部的分歧。

德国从头到尾反对,朔尔茨总理在2023年9月接受《经济周刊》采访时,就表示对加征关税“不是很确信”。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在2024年7月4日发声,反对这个决定,说关税不会削弱中国电动车的地位,也不会提升欧洲车企的效率。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报告也指出,额外关税可能导致进口量减少四分之一,但欧洲消费者会面临更高价格,电动车转型反而慢下来。

德国企业界担心的是,电池技术核心在中国,如果贸易战升级,德国车企就得用过时的电池,竞争力进一步下滑。

中国花了30多年积累电池技术,这不是简单补贴能解释的,而是实打实的产业优势,就像美国硅谷在软件上的积累一样。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马克龙政府从一开始就支持调查和关税。法国汽车业在中国本来就弱,雷诺在华工厂规模小,标致主要卖给特定群体,出口依赖不高。

所以,法国人觉得这事能保护本土市场,又不会伤到自己。欧盟委员会的调查报告里提到,中国电动车如比亚迪的车型,靠土地优惠和低息贷款把价格压低,进入欧洲后销量猛增。

2023年,中国电动车对欧盟出口翻倍,占欧盟电动车市场的8%。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法国支持加税,就是想挡住这股势头,让本土车企有喘息空间。

但德国不一样,他们在中国有大量投资,大众在上海和长春的工厂,雇佣成千上万工人,如果中国反制,这些工厂的零部件供应就断链。

欧盟临时关税刚落地,中国商务部在2024年11月就启动了对欧盟猪肉和乳制品的反补贴调查。德国是欧盟猪肉出口大国,2023年对华出口猪肉价值上亿欧元,这下子直接受冲击。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德国出口商销量下滑5%,工厂调整生产线,减少依赖中国市场。乳制品也一样,德国奶制品企业抱怨订单减少。

接着,2025年1月,中国又把白兰地纳入反倾销调查范围,法国白兰地出口中国占他们总出口的四分之一,这下法国也感受到压力了,虽然不像德国那么重。

马克龙政府本来觉得无所谓,但白兰地这事让他们有点后悔支持得太猛。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2025年4月10日,欧盟和中国在北京开启谈判,焦点是探讨用最低价格机制取代关税。

欧盟代表提出,中国电动车出口欧洲时,保证不低于某个价格底线,中国那边回应以出口承诺换取关税减免。

谈判桌上,双方翻来覆去讨论数据,欧盟强调公平竞争,中国指出关税会伤害全球绿色转型。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4月25日,世贸组织在日内瓦成立专家小组,审查欧盟措施是否合规。专家分析证据,预计审理过程要几个月。

谈判持续到2025年6月,涉及白兰地关税联动,中国递交数据,欧盟调整立场。但到现在7月21日,还没最终决议。德国企业继续推动加速,朔尔茨和冯德莱恩通话,强调经济损失。

电动车市场格局在变,中国制造商如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绕开关税,欧洲销量增长放缓。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德国汽车业的具体损失已经显现。

2024年底,大众在华销量下滑5%,工厂班次减少,工人加班变少。宝马和奔驰也类似,供应链成本上升,电池采购从中国转本地,但价格高10%。

德国汽车协会在2025年1月法兰克福会议上,讨论转移方案,结果是电动车价格在欧洲涨10%,消费者犹豫买车。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零配件供应商如博世和大陆集团,减少对华依赖,转向欧洲采购,但效率低。

整体看,德国出口中国的新车减少,2024年德国对华汽车出口掉10%,经济损失数十亿欧元。相比之下,法国雷诺在华小规模操作,没明显冲击,标致销量稳住。

欧盟内部的分歧越来越明显。德国投反对票,瑞典和匈牙利也反对,他们有中国投资。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法国、西班牙支持,觉得能护住本土就业。冯德莱恩推动这个政策,但被批评脱离现实,忽略德国出口依赖。

马克龙支持,但法国企业界也开始嘀咕,白兰地调查让他们意识到,反制不是开玩笑。

欧洲多方反对加税,德国三大车企在2024年10月相继发声,大众主席奥博穆说,这对德国制造业不利。宝马集团声明,加税行不通,损害全球业务。梅赛德斯-奔驰也反对,说会扼杀创新。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长远看,这事对欧洲电动车转型是坏消息。欧盟想实现绿色协议,到2035年禁售燃油车,但关税抬高价格,销量慢下来,规模优势丢了。

中国电动车便宜,技术先进,欧洲如果封闭市场,就落后了。

德国智库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估计,加税20%会导致进口减四分之一,但欧洲车企效率不会升。相反,中国车企加速本地化,比亚迪在欧洲建厂,吉利投资本地生产。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2025年,中国EV巨头转向英国市场,那里没欧盟关税,成了新战场。

中国反制措施还在扩大。猪肉调查后,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某些化工品也启动调查,德国化工企业受波及。

欧盟出口中国整体下滑,2024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扩大。谈判如果成功,最低价格机制可能让双方共赢,中国保证不低价倾销,欧盟减税。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但如果谈崩,贸易战升级,德国汽车业更惨。法国虽然起步不担心,但长远看,欧洲统一市场受损,大家都吃亏。

欧盟这个决定,反映了保护主义抬头,但忽略了全球供应链的现实。德国依赖中国市场多年,汽车业是中国最大外资来源,突然加税,就像自断一臂。

法国小众地位,让他们旁观,但白兰地这事提醒,贸易战没赢家。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中国技术优势是积累来的,不是补贴那么简单。欧洲如果不创新,只靠关税,终究落后。德国媒体那篇文章,说得对,法国人暂且无忧,但德国灾难已来。

未来几年,谈判结果决定一切,如果欧盟让步,德国还能喘口气;不然,汽车业衰退加速。

德媒:“法国人不必担心中国反制,但对德国将是一场灾难”


参考资料:

1、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德国专家:欧中合作将开辟汽车业发展“黄金之路” 光明网 2024-12-24

2、欧盟统计局发布报告:在汽车领域,中国对欧盟的重要性已超美国 观察者网 2024-12-05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