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文/胡毓堃

编辑/漆菲

下半年刚开始,“一门四总理”的钦那瓦家族迎来“至暗时刻”。

当地时间7月1日下午,泰国宪法法院宣布受理有关调查总理佩通坦是否存在违宪行为的请愿书,决定即日起暂停其行使总理职权。此时距离泰国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批准佩通坦的内阁改组申请,仅过去几个小时。

专家:钦那瓦家族迎来“至暗时刻”

7月1日,佩通坦参加内阁会议后离开政府大楼。

同一天,泰国刑事法院就佩通坦父亲、前总理他信十年前涉嫌“冒犯君主罪”一案首次传唤原告证人,他信本人亦出席第一场听证会。此次审判将持续数周,他信或将面临最高15年监禁的刑罚。

泰柬边境局势依旧紧张、“通话门”事件持续发酵、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支持率跌入谷底——无不给佩通坦的处境火上浇油。腹背受敌之下,佩通坦的结局与她的前任赛塔愈发接近,或将成为保守势力进逼、泰国传统政争逻辑下的又一个牺牲品。

佩通坦遭遇“黑色星期二”

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源自6月18日柬方流出的一段佩通坦和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的通话录音。通话中,佩通坦称呼洪森为“叔叔”,请求后者协助自己解决两国的边境问题,还批评一名泰国陆军将领加剧紧张局势。

自那时起,一些人公开呼吁让佩通坦辞职,最大反对党人民党敦促她解散国会下议院以重新举行议会选举,反对者更在曼谷市中心举行大规模集会。对于这些声音,佩通坦坚称绝不下台。

但在7月1日,佩通坦及其家族在一波三折中见证了前所未有的“开门黑”。当天上午,她调整了10多个职位(包括让自己兼任文化部长)的内阁改组申请获得泰国国王批准,按计划于两日后(7月3日)宣誓就职。不料还没等到履新,宪法法院9名法官就在午后宣布一致同意接受36名上议员联名提交的请愿书,并以7比2的投票结果决定佩通坦暂停行使总理职权,直至法院作出裁决。

专家:钦那瓦家族迎来“至暗时刻”

7月1日,泰国总理佩通坦准备参加内阁会议。

按规定,佩通坦须在收到请愿书副本之日起的15日内提交书面答辩。她告诉媒体:“既然法院做出决定,我谦卑地接受这一决定,无限期停止总理工作……但我有15天时间提交我的案子(材料),解释我与洪森通话的真实动机。”佩通坦试图为自己辩护,道歉的同时不忘重申其动机无错(维护国家利益),只是方法未必“讨喜”。

据泰媒披露,佩通坦停职后,现任副总理兼交通部长素里亚·庄龙琅集将暂时代行总理职权。至于佩通坦所说的继续为国家工作,大概率是指自己兼任的文化部长一职(其理由是为了“加强软实力”)。外界认为这是她为应对可能被停职而做的“后备计划”,确保其在政府中保留影响力。

专家:钦那瓦家族迎来“至暗时刻”

6月28日的曼谷抗议中,示威者高举“总理是国家敌人”的牌子。

与此同时,钦那瓦家族的麻烦还没完。同一天,泰国刑事法院就涉嫌“冒犯君主罪”(Lèse-majesté)的指控传唤他信出庭参加听证会。他信的律师确认,法庭于7月1日至3日审查10位控方证人的证据,而后自7月15日起用四天时间审查14位辩方证人的证据,不晚于7月23日完成听证程序。

对他信的指控源自后者十年前接受的一次采访。2015年,仍在海外流亡的他信接受韩国《朝鲜日报》采访时,指责泰国枢密院成员支持前一年的军事政变,迫使他的妹妹、时任总理英拉下台。

枢密院是泰国国王的咨询机构,成员均由国王自行任命(主要由前总理和军方退役将领组成)。由于枢密院具有相当的宪法职权,能在国王无法履职时担任摄政,且与军方关系密切,所以被视为国王行使权力、施加政治影响力的代表。

他信将矛头指向枢密院,成为泰国总检察长办公室去年5月底的起诉依据:内容涉及挑衅君主制,违反刑法第112条“冒犯君主罪”;采访内容在网络发布,违反《计算机犯罪法》。尽管去年8月泰国国王发布王室谕令、赦免他信,但针对的是他此前腐败、滥用权力、利益冲突三项罪名。一旦新的“冒犯君主罪”坐实,他信最高可面临15年刑期。

专家:钦那瓦家族迎来“至暗时刻”

对于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审判将持续数周。

毫无疑问,佩通坦和他信家族处于又一个“至暗时刻”。始于泰柬边境冲突、发酵于“通话门”的泰国政治危机愈演愈烈,家族第四位总理岌岌可危。泰国政坛近日最新动态再次表明,勉力维系下议院过半的执政联盟仍不足以保住“腹背受敌”的佩通坦。

6月27日,洪森破天荒召开了一场长达4小时的记者会,频频爆出猛料。他先是解释说泄露通话录音是为了“自保”,旋即指责佩通坦“叛友”(把双方协商撤军宣传为柬方“单方面撤军”)、“叛国”(羞辱泰国国王任命的军方高级将领本辛),大骂他信和佩通坦“人品差”、“没家教”(他信装病躲避刑事诉讼、佩通坦就“通话门”抨击洪森)。洪森还在社交媒体扬言,泰国三个月内就要换总理,而自己“已经知道谁会上台”。

而泰国国内,民间组织“国家团结力量”(Ruam Palang Phaendin)6月28日在曼谷胜利纪念碑前举行了两年来最大规模的抗议,据称汇聚了上万名示威者,主要组织者中多人来自保守派、保王派、长期反对他信家族的“黄衫军”。在此之前,泰国上议院议长蒙坤·素拉沙乍已向宪法法院和国家反腐败委员会提交多名上议员连署的请愿书,要求调查佩通坦。

专家:钦那瓦家族迎来“至暗时刻”

6月28日,曼谷胜利纪念碑附近举行了大规模抗议。

国家反腐败委员会于6月23日率先出手,一致决定对佩通坦和洪森的通话展开为期10天的初步调查。一旦确定理由充足,该机构将正式启动调查程序,以确认佩通坦是否如请愿书所说“蓄意违反宪法或法律,或严重违反道德规范”。不久后,宪法法院同样决定受理请愿,调查她是否因伦理失范而不适任总理职务。

两大国家机构受理的请愿书内容字字珠玑,直指佩通坦涉嫌触及宪法第160条第4和第5点(内阁部长伦理要求),以及第170条第一部分第4点(违反宪法第160条的罢免规定)。换言之,一旦佩通坦被认定不够“明显诚实和正直”,或有“严重违反或无法符合伦理标准”的行为,依据宪法可予以罢免——届时她不仅不能当总理,连文化部长也不能当。

眼下,民意也不支持佩通坦留在总理府。泰国国家发展管理研究生院(NIDA)6月29日发布的第二季度民调显示,佩通坦的个人支持率从第一季度的30.9%大幅下跌至9.2%,不仅远远落后于人气最高的人民党领导人纳塔蓬·能班亚武,甚至比不上旧日盟友、前内政部长阿努廷·参威拉恭和军政府时期的前总理巴育;为泰党的支持率也从28.05%下滑至11.52%,落后人民党约35个百分点。

专家:钦那瓦家族迎来“至暗时刻”

泰国人民党领导人纳塔蓬(左二)在民调中遥遥领先。

又一个政争“牺牲品”?

宪法法院受理请愿、职务被暂停,意味着佩通坦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折。此时,她的命运与一年前黯然下台的前总理赛塔·他威信越发“殊途同归”。

去年5月,宪法法院以6比3的多数意见决定受理40名时任看守上议员的罢免请愿,调查赛塔改组内阁、任命有犯罪服刑记录的披集为总理府部长一案。尽管披集于当月下旬辞去内阁职务,赛塔按规定在15天内提交了澄清声明,但宪法法院经过两次审议会议后,于去年8月14日以5比4的微弱多数意见裁定赛塔违宪、即刻解职。

专家:钦那瓦家族迎来“至暗时刻”

泰国前总理赛塔在一年前黯然下台。

彼时距离赛塔出任总理仅不到一年,佩通坦于两天后在下议院超半数议员的支持下继任总理。不料才过了10个月,同一机构再度对总理出手,涉及的“违宪罢免”法律依据亦高度相似。泰国第二大党自豪泰党退出执政联盟后,维系微弱多数政府(下议院495席中约255席)、改组内阁仍是佩通坦握在手中的“人事权”,但随着宪法法院下场,事态逐步脱离了佩通坦的掌控。

作为泰国司法机关的“三驾马车”(最高法院、宪法法院、行政法院)之一,宪法法院被赋予了相当大的权力,其合宪性审查的对象不仅包括法律、法案,以及国会、政府及其他公权力机构,还能管辖所有公职人员的任免和政党事务。宪法法院的裁决具有普遍约束力,且所有裁决都是“终审判决”,不得上诉。

如此权力让宪法法院极具争议,学界和民间不乏对其以司法裁决干预政治,乃至行“司法政变”的争议,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教授提蒂南·蓬苏迪拉克将这一现象称为“司法政治化”。

过去17年间,宪法法院已将四名在任总理解职,分别是沙马·顺达卫、颂猜·翁沙瓦、英拉·钦那瓦、赛塔。就在罢免赛塔一周前,宪法法院解散了人民党的前身远进党,理由是该党在2023年大选期间提出修改刑法第112条构成“冒犯君主罪”违宪,并裁定该党11名高层成员(包括两任领导人)十年内不得从政。

宪法法院的“压倒性权力”,的确令任何民选总理或执政党奈何不得。不过无论是赛塔下台还是佩通坦的危机,宪法法院对泰国政坛从来只会发挥“工具性”作用,背后体现出泰国政坛的结构性矛盾。此次司法介入,标志着保守派和保王派势力再度对为泰党和钦那瓦家族发起攻击。

诚如美联社所说,泰国司法系统尤其宪法法院向来被视为保王建制派的“堡垒”,向来亲保守派,亦是后者削弱政敌的工具。而调查佩通坦的国家反腐败委员会也具有浓厚的保守派色彩,被批评为“选择性执法”,例如无视对前总理巴育及其副手巴威等军方或保守派出身人士的违法指控,而一旦钦那瓦家族或以人民党为代表的自由派遭遇指控,则迅速启动调查。

在披集口中,去年赛塔的解职风波便是“一个诡计”,因为赛塔对他的任命经过了司法部下属法律执行部、国家反腐败委员会、总理府秘书办公室、泰警察部门等机构的层层审查,最终由国王批准。直到披集就职后,媒体才开始曝光,接着是民间抗议、上议院的发难,结果导致赛塔下台。这不由令人怀疑是政敌故意“挖坑”、让披集通过审查,最后成为拿下赛塔的依据。

今年佩通坦遭遇的危机虽然情节不同,但“双簧”逻辑颇为相似。泰柬边境冲突期间,佩通坦的外交斡旋与军方态度强硬、高度戒备明显不同调。正是出于内外压力、左右为难,稚嫩的佩通坦在老辣的洪森面前“祸从口出”。“通话门”事件发生后,泰国军方陆续关闭多个边境口岸,限制从泰国前往柬埔寨的旅行。与边境紧张局势被同步拉高的,是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佩通坦“出卖国家利益”的不满。

专家:钦那瓦家族迎来“至暗时刻”

泰国关闭了泰柬之间的边境口岸。

虽然军方高层始终未与佩通坦撕破脸,泰国国王也按照宪法规定批准了佩通坦改组内阁的努力,但保守派主导的上议院却能够单独行动,向国家反腐败委员会和宪法法院送上“司法武器”。于是一天内,佩通坦经历了戏剧般的波折起伏,终究被对手扼住政治命运的咽喉。

2023年他信结束15年海外流亡、返回泰国,被视为为泰党和保守建制派两大宿敌“大和解”的信号。大选之后,为泰党牵头组建联合政府,赛塔更是不惜得罪进步派与改革派阵营(包括红衫军),同自豪泰党等多个保守派、亲军方政党合作,以求顺利执政。

然而,这一表面和谐终究走向破裂:为泰党推出的两位总理接连遭到伏击,他信与保守派围绕内政部长等要职的权力之争逐步上升为公开矛盾,他本人甚至因十年前的言论再遭司法诉讼。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副教授盘通·帕瓦卡潘认为,佩通坦遭解职被视为对手的“第一场胜利”。

对于未来的政局走向,帕瓦卡潘断言:“国会将选出一位新总理,为泰党可能再维持一段时间,但不会很长,不会超过三个月。”泰国玛希敦大学政治学教授潘查达·西里文纳布也认定,考虑到当前的事态走向,佩通坦最可能的结局是被解职,而他信和钦那瓦家族的权力将遭到明显削弱,难以保住执政权。

值得指出的是,宪法法院的行动意味着解散国会、提前大选等情况不会在短期内发生,为泰党和保守派共同的对手——人民党的“颠覆性”设想也就不会实现,毕竟保守派不可能支持人民党组建政府。在此情况下,泰国媒体普遍预测76岁的为泰党老将、前年大选党内第三顺位总理候选人猜卡森·尼迪实里将被提名为继任总理。

再换一个“补锅匠”,既不会平息政坛动荡、恢复为泰党和保守派的平衡关系,更难以平息民间对当权者的不满。站在保守派的角度,曾在英拉政府担任司法部长的猜卡森并非最佳人选,只有像巴育这样忠于王室的人物才属于“理想总理”。面对民间要求打破官僚体系、资本家垄断、传统政治结构的呼声,帕瓦卡潘认定为泰党“既无勇气也无能力”,人民党则属于“有勇气但无能为力”。

过去20年,泰国政治早已陷入“死循环”:先是出现军事政变,接着建立民选政府,然后进行街头抗议……如此往复。距离2023年“还政于民”不过两年,两任总理先后成为这个循环的“牺牲品”。外部面临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和区域竞争压力,内部又有制造业萎缩、家庭债务高企,泰国却似乎只能在既有循环中自我消耗。(作者系国际政治专栏作家、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