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ITY小小卢
编辑ITY小小卢
------前言------
2020年6月,当年仅四十岁的黄峥以3210亿身家超越马云时,整个互联网沸腾了。
可谁也没想到,仅仅一个月后,这位新晋富豪突然宣布:卸任CEO,捐出1000亿。

有人说他急流勇退,有人说他另有所图。但翻开这个杭州工人的儿子的人生剧本,答案早已藏在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选择和绝对的人间清醒之中。

读书时期
黄峥1980年的出生在杭州郊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人家庭。
小学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黄峥认真地写下:“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正如他这同常人一样的梦想,黄峥的起点并不传奇,但经历足够特别。
和很多名人故事的开端一样,黄峥从小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年级第一是家常便饭,奥数奖项更是拿到手软。
随后他考入了浙江省最好的中学之一,杭州外国语学校。
随着六年时间飞快过去,黄峥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计算机专业。

在那里学霸是黄峥身上最不起眼的标签,他还是校学生会副主席,组织能力与学术表现齐头并进。
闲暇之余,他还会在著名的技术论坛上发表文章和自己的见解

但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大三那年在网络上的一次偶然相遇。
有一天,他在MSN上收到了一条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网易创始人丁磊。
当时丁磊已经是国内互联网界的明星人物,而黄峥只是一个在校大学生。
这种百亿大佬突然找你谈心的场景吓得黄峥一度认为对方就是一个骗子。
但经过一番交流后,黄峥确认了对方的身份。此后两人越聊越投机,很快建立了联系,并逐渐成为朋友。
同样也正是这份友谊为黄峥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毕业后,黄峥选择赴美深造,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
临行前,丁磊将他引荐给了另一位重量级人物——段永平。
这位被誉为“中国巴菲特”的企业家不仅是黄峥的校友,更成了他人生路上的重要导师。
在段永平的影响下,黄峥开始思考商业的本质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
谷歌工作,明确自身目标
完成学业后,黄峥面临这幸福的烦恼,关于他职业起步选择的难题:是加入微软这样的老牌科技巨头,还是投奔刚成立五年的谷歌?
最终,他听从了段永平的建议,选择了后者。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在谷歌工作期间,他亲眼见证了互联网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也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在于创业。

开启创业序章
2007年,黄峥辞去谷歌的工作,正式踏上创业之路。
在创立拼多多之前,黄峥的创业经历也是相当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败绩。

他先接手了步步高旗下的一块电商业务,创办了自营电商欧酷网。
他在欧酷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全网电商电子交易品类位居全国前三。
创立了电商代运营公司乐其,半年内就成为了淘宝系统最大的分销商。
到此黄峥的事业已经非常成功了,但属于他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帷幕。

“拼”出巅峰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尤其是在社交电商领域。
2015年,35岁的黄峥躺在病床上,中耳炎让他被迫停下脚步。
也是在这段时间黄峥得以静下心去思考一些问题,同时也成了中国电商史的分水岭。
当时他观察到两个客观事实:
1. 手机社交占据40%的用户时间,但社交电商交易额不足1%;
2. 又绝大多数的人买菜时会计较几毛钱,但也舍得买顶配手机——“消费,本就是折叠的世界。”

2015年,他推出了拼好货,一款基于微信平台的拼团购物应用。
这款产品最初定位中产阶段的用户,主打优质水果。
但由于供应链管理不足,拼好货曾因一次爆单事件陷入危机。
面对堆积如山的订单和客户的投诉,黄峥没有责怪团队,而是亲自蹲守仓库解决问题。
面对的一件件的糟心事,黄峥却依旧可以笑着说:“这说明我的模式对了!”
这次教训让他意识到单一渠道的局限性,也为后来拼多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同年9月,拼多多正式上线。
为了助力拼多多上线就能取得成功,黄峥邀请了四位重量级的投资人,在背后组建了一支“商界的银河战舰”般的阵容。
分别是他的老师段永平、好哥们丁磊、顺丰集团创始人王卫和淘宝网前总裁孙彤宇。

果然从拼好货转型后的拼多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用“砍一刀”“9.9包邮”炸开下沉市场。
拼多多的用户数就突破了2亿仅用两年,全年成交额达到1412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电商史上的奇迹。

然而,伴随成功而来的还有质疑。
拼多多因假货问题和游戏化运营模式备受争议。
对此黄峥始终保持冷静。
他认为拼多多吸引的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这些人既可能购买爱马仕包,也可能愿意花几块钱买一箱芒果。
至于假货问题,他强调这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平台必须不断提高门槛来应对。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黄峥带领团队引入AI技术识别违规商品,同时提高商家入驻门槛。
他还公开承诺,对于任何违法违规的商品,平台将坚决禁掉。
这些举措不仅缓解了外界的质疑,也让拼多多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

2018年,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突破300亿美元。
黄峥也因此跻身中国顶级富豪行列,而这家公司也不过才刚刚成立三年。
这时人们才发现:那个被嘲笑“Low”的平台,竟用2年3个月跑完了淘宝5年的千亿GMV之路。

拼多多的成功除了身后有诸位大佬坐镇指导之外,还离不开黄峥对于市场的精准把控。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明确了自己在创立拼多多时就给予软件的定位:
不是要让上海人感觉自己过上了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小镇上的人也能用上厨房纸,吃上新鲜的水果。拼多多存在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在于满足高端的生活需求,而是要让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捡便宜的好地方。

可就在外界期待他继续带领公司攀登高峰时,他却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
2020年,黄峥宣布辞去CEO职务;一年后,他又进一步卸任董事长,并捐赠了价值约1000亿元人民币的股份用于慈善事业。
对于这一举动,有人猜测他是否准备套现离场,但了解黄峥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符合他一贯风格的选择。
事实上,黄峥从未将财富视为终极目标。
他推崇“60分万岁”的人生哲学,认为只要尽力而为即可,无需苛求完美。

总结
黄峥的故事里没有孤胆英雄,只有顺势而为的智慧。
他抓住丁磊的橄榄枝、听从段永平的建议、借势微信生态红利,甚至把母亲省钱的习惯变成千亿生意。

但最精彩的,是他始终清醒:我们都在搭时代的电梯,有人忙着装修包厢,有人却想看看电梯怎么造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