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安全防卫能力展现在方方面面。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应急救援的出动能力是一个最直接的检验。而这次,中国对缅甸应急救援的出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国家应对重大突发情况的综合能力。

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7.9级强震之后,可以说中国向全世界展现了应对突发情况的突出能力。

约400名中国专家及救援人员在缅救灾

一是现场灾情的掌握能力

缅甸地震发生之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紧急调度在轨卫星,安排了14颗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为缅方提供了第一手灾情信息。从央视公布的图片来看,其卫星图片的清晰度完全不亚于任何美西方国家的太空卫星。

据悉,中国在轨卫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00颗,是仅次于美国的全世界第二大卫星强国。所以才有能力随时向全世界任意地区上空调动十几颗卫星,甚至是几十颗卫星进行实时的监测。航天侦察监视和通信能力是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必备手段。乌军之所以在战场上有时候能赢得主动,打得俄军猝不及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北约国家提供的包括航天侦察手段在内的战场实时情报的保障。

约400名中国专家及救援人员在缅救灾

二是快速反应能力

3月29日上午6点,也就是缅甸地震发生后不到20小时,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就出现在了缅甸灾区,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救护协助。中国医疗队是各国在灾区当中出现的第一支医疗队。这支刚刚在甘肃积石山完成救援任务的队伍,连工装都没有换,就转战缅甸,带着生命探测仪和蛇眼侦测设备等进入了垮塌的寺庙。他们很快救出了7名被埋的僧人。

在救灾当中,时间就是生命;在战争当中,时间就意味着胜败。快速反应能力决定着成功胜败。即使是对其他国家的救援,中国的快速反应也有如此之快。可见,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磨练,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已经基本能够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约400名中国专家及救援人员在缅救灾

三是应急投送能力

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启动了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应急机制。3月30日,救援队118名队员携6条搜救犬、两台救援车、救援装备和物资634件套及医疗物资,乘坐两架中国空军运-20飞机从北京启程飞赴缅甸内比都,随即赶赴灾区并展开紧急救援行动。

光有现场情报获取和应急反应能力,没有强大的投送能力也无济于事。但中国在战略投送能力方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奠定了大规模投送人员物资的基础。空中投送现在有了50架以上的运-20大型运输机,海上投送有了3艘075型两栖舰、8艘071船坞登陆舰,另外还有上千艘民用的滚装船,海空输送装备也初步具备了战略投送能力。

约400名中国专家及救援人员在缅救灾

以上三种能力,其他国家当然或多或少也有,甚至美国在有些方面比我们还强得多。但是在这一次的缅甸地震救援当中,中国的表现无疑是最抢眼的。中国对缅甸的救援行动是令人赞叹的,背后体现出的卫星侦察、应急出动和战略投送能力更是令人欣慰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