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被实名举报事件,持续成为焦点话题。院方通报提到,经核查,举报材料反映的肖某个人问题基本属实。而举报信中提到的肖某出轨对象董某某,更因其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4”试点班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受教育经历,引发公众对这一培养模式进一步的关切。

南都记者了解到,协和“4+4”项目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亲自推动,体现“纳多学科背景者、纳爱医者、纳天下贤才学医行医传医”的医学教育选才理念。其生源及培养方案,与该校历史悠久的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有所区别。

一名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告诉南都记者,相较于更普遍的“5+3+3”学制,这种模式下的医学生培养年限大幅缩短,学生如果按培养方案完成所有学习计划、临床实习和科研论文要求,“确实会很艰苦”。尽管校方介绍,该试点班在培养过程中会进行考核,严格分流,但据其回忆,近几年未曾听闻有“4+4”试点班的学生被淘汰。他们正式毕业时,还能普遍比正常年限培养的医学博士年轻几岁,受到一些用人单位的青睐。尤其从留在协和系医院的人数上看,这类学生的整体就业情况并未由于培养年限的精简而逊色于人。

博主谈协和"4+4"被骂冤了吗

北京协和医学院。

有别于传统“八年制”

4+4=8,但此次引发热议的协和“4+4”试点班,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从1917年建校起即在中国首先开办的八年制医学教育有所区别。

通常所说的“临床医学八年制”是从本科阶段开始。2006年起,协和的这一专业纳入清华大学招生,即报考者须将清华大学的“临床医学(协和)”填报为高考志愿,根据分数排名顺序录取。历年来,被录取者中不乏各地高分考生,也常有省理科状元。

博主谈协和"4+4"被骂冤了吗

王辰在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届毕业典礼上讲话。

而“4+4”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则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亲自推动,从2018年开始实行,定位于研究生教育。来自全球顶尖学校非医学专业、有志学医的本科生,在完成原本专业的本科教育之后,再进入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即本科教育4年+医学教育4年,合格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2018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王辰代表院校讲话时提到,“医学远不止是科学,医学是多学,几乎包括人类知识的全部,涉及人类实践的所有”,继而引出了该校正在进行的“4+4”医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和探索。

他表示,“4+4”模式满足了医学发展的两个条件:第一,是以人力所能及的方式设计、体现了医学的多学科性;第二,是设立了可以通揽天下各专业精英人才从医的机制。

“当医学院同学来源于不同的本科专业背景时,不同学科所训练的学术习惯、学术思维,在未来医学生成为医生或者其他医学科技人员或者卫生管理人员的时候,这些多学科基因会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医生群体中融入了多学科的基因,这一群体就会成为一个承载了人类所能够承载最丰厚知识的群体。这就是4+4的妙处。”

同年10月底,王辰在第八届全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上作大会主题报告,分析了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北京协和医学院“4+4”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思考。他强调,“4+4”医学教育模式可以精妙地通过遴选多学科背景、内心热爱医学的优秀人才,通过科学系统的教育,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满足医学的多学性。

尽管多位从事医学教育的资深人士公开表示,“4+4”模式“是世界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是成熟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体制”,目前看来也是一种趋势,“在过往一直奉行本科医学教育的英国,不少大学也启动了‘4+4’的培养模式”,对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新探索寄予期待,但在2018年7月底,“协和医学院即将开班招收非医学类专业学生攻读临床医学博士”的消息还是激起了网络热议,在知乎等平台也出现了不同声音。

南都记者注意到,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马超曾公开回应,这个项目并非完全照搬美国的“4+4”模式,而是“3+5”,因为大部分本科生在前三年已经修够了本科毕业所需的学分,大四的时间比较宽松,就可以来到协和开始学习。这样,能在协和学习5年,只比“八年制”在协和的5.5年少半年。

他还介绍,协和“4+4”出来的学生,毕业后仍需规培。“我们对试点班学生的培养目标依然是临床大夫,不会摈弃协和在临床方面的优势,不会压缩在临床学习、轮转的时间。总的来说,我们对试点班学生的要求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多次调整的招生规则

承载着教育探索使命的协和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从2018年首次招生时就秉承“英雄不问出处”的理念,采取“文理兼收”。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首批录取了16人,其中7人本科院校为北京大学,3人来自清华大学,2人来自中国科大,还有4人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境外名校,专业背景涵盖生命科学、地质、能源、环境、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博主谈协和"4+4"被骂冤了吗

2018年9月,进入协和临床医学试点班复试的考生接受专家组分组面试。图片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经教育部批准,从2019年起,试点班除了继续从国内高水平大学招收推免生,还面向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近日引发网络热议的董某某,就是2019年被录取的学生。

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2019年1月26日发布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2019年招收本科毕业生招生简章》,这一年对申请者的要求为:本科毕业院校必须是“2018-2019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或Time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50名的大学”,在校期间平均学分绩点(GPA)不低于3.60(满分4.0)或排名在年级前30%,且必须按照试点班入学课程要求,修完相应学分。其中,对生物学、化学和数学课程要求的学分最多,分别须大于等于15学分、10学分、10学分。

当年的招生计划为30名,实行“申请-审核”+复试考核机制。首先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对报考者提供的材料进行初审,再由学校成立的试点班招生初审专家组,根据学生提供的报考材料,就报考者的培养潜力、发展潜能进行评估,初步确定参加复试名单,提交公示。复试则采用笔试+多站式迷你面试的形式,重点考察医学预科相关的基础知识、英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并有专家面试环节。

发展至今,“4+4”试点班的招生规则也经历了多次调整,目前已经稳定为每年两期,春季批次面向国内大学达到“推免”(推荐免试研究生)要求的优秀本科生,半年后的冬季批次同时面向国内和国外大学。最新发布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2026级本科毕业生春季批次招生简章》中,对申请人在本科期间修读的生物学、化学和数学学分要求提高至大于等于25学分、10学分、10学分,同时对英语、物理、逻辑思维及写作能力、人文社会类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学分也设置了最低线。

招生简章还注明,所有申请人需具有不少于40小时医院/社区卫生/医生诊所/康复医疗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并提供证明和服务单位的评价。

2026级春季批次的复试采用笔试+多站式考试+专家面试的形式,其中笔试为学校组织的标准化入学考试,共120道中英文选择题,生物学、化学及大学基础数理概念占考试内容的70%,心理—社会方面基本概念占考试内容15%,另外15%为阅读理解,重点考察申请人理解、分析、评估、应用相应理论的能力。

前述《招生简章》强调,试点班招生工作坚持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然而,因为选拔过程的公开信息较少,在董某某的受教育经历被曝光后,网友对协和“4+4”录取的另外几位佼佼者也产生了疑虑。

历届录取名单,是否足够经得起合理质疑?

4月29日,南都记者多次拨打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电话、“4+4”试点班咨询电话,以及试点班招生简章中所注明的纪检监督电话,均未获接听。4月30日凌晨,南都记者发现,此前还可以顺畅浏览的“4+4”试点班招生网页,也出现了页面无法打开、多次刷新仍加载失败的情况,截至当天中午未能恢复。

“优教”与“严出”

经过严格筛选进入协和“4+4”试点班的学生,将收获怎样的医学教育?

公开资料显示,学校采用了中英文双语教学、多学科整合的课程结构,引入国际上通行的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小组讨论、翻转课堂教学、模拟教学等教育教学方法,并让学生从早期接触临床、融入病房医疗团队,在实践中学习,此外还需要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一名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协和临床医学试点班2018级学生曾介绍:“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了课程,将临床、科研和基础课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非常愿意倾听我们的课程反馈,积极地优化课程。”

此前一份官方资料显示,在4年的学习年限中,试点班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以下内容: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含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等)、外科学(含外科学总论、麻醉学等)、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与头颈外科学、皮肤性病学、口腔科学、中医学、全科医学等。

学生的临床课程及见习、实习均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网上不乏2021级“4+4”的同学们在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见习期间的视频画面。

南都记者注意到,与“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相比,协和“4+4”试点班的课程学习和临床实习都显著提速。“八年制”的前2.5年为医预科(在清华大学完成),进入医学教育阶段后,还有基础医学课程1.5年、临床医学阶段3年4个月(含见习、实习和境外交流),以及最后8个月的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答辩。

而“4+4”试点班的学生,在完成10个月的器官-系统-功能整合模块课程之后,临床核心课程及见习时间为14个月,临床实习12个月(与八年制同步),最后1年为自选模块(包括临床专科轮转、科研训练、境外交流)和毕业论文答辩。

对一名医学生而言,这样的培养时长是什么概念?南都记者询问了一名协和“4+4”试点班开设之初,在该校攻读医学博士(M.D.)的医学生晓梦(化名),她的升学路径为临床医学本科5年+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3年(规培并轨)+博士3年。

晓梦告诉南都记者:“前4年就读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接受4年医学教育就拿到医学博士学位,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在4年内完成相当于临床医学本科生5年的课程,还要见习、实习、完成科研实验和博士论文。如果按培养方案完成所有要求,确实会很艰苦。”

医学生要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在临床一线积累经验,在晓梦看来,这些都有必要时间。她笑称,与更普遍的“5+3+3”学制相比,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已经被部分人诟病 “火候不到”,但这些以清华本科分数线考进来的同学确实够聪明,即便一开始临床基础差,在后续的规培阶段多加历练,也能逐渐弥补自身不足。后来,学制更短的“4+4”试点班出现,晓梦认为对这些同学来说,通过规培积累经验更加重要。

“其实在美国‘4+4’模式下,学生从医学院毕业之后也要经历很长的resident(住院医师)阶段。而像我们这种普通学制的,三年踏踏实实轮转下来,至少常见病大都见过,遇到病情变化不容易做出低级误判。虽然很苦,还是有收获的。”

博主谈协和"4+4"被骂冤了吗

试点班开课仪式。

根据此前协和“4+4”项目的官方介绍,该试点班培养过程中,分别在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末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采取严格的分流机制,考核不合格者将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不过,晓梦回忆,她在协和医学院攻读博士期间,未曾听闻有“4+4”试点班的学生被淘汰。

虽然学制精简,试点班前两届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并不逊色。晓梦告诉南都记者,这几年医学生就业不易,不少从协和毕业的医学博士希望留院,都很难如愿,“医院希望招到既有规培证(学术型没有),又有文章(临床型不如学术型)的人”。

然而,协和八年制和“4+4” 试点班的毕业生,有时却能受到一些用人单位的青睐。晓梦提到,其中一个理由是年龄——这类同学正式毕业时,普遍比正常年限培养的医学博士年轻几岁,如果是女生,暂时还未面临结婚生育。此外,如果其中有一些人的导师是科主任乃至院士,不排除会受到一定加持,更容易留在协和系统内。

“我完全理解网友的愤怒,但我也有些想辟谣的部分,比如真的不用‘一棍子打死’所有人。”晓梦对南都记者感慨,“希望母校能直面公众的疑问。我内心还是希望,协和是国内最好、最神圣的医学院。”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