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日本政坛又一次上演了熟悉的荒诞剧:执政联盟惨败、国会席位丢失、选民用选票狠狠扇了一记耳光,但身为败选第一责任人的自民党总裁、首相石破茂,却拒绝引咎辞职,继续振振有词地强调“必须承担责任,继续执政”。7月21日,石破在自民党总部召开记者会,口头道歉、姿态谦卑,却丝毫没有下台的打算,把一场全民对自民党政策和执政态度的否决,轻描淡写地包裹成一次“沉痛的教训”。
根据日本广播协会(NHK)和富士电视台的报道,在刚刚结束的参议院改选与补选中,自民党与公明党联合仅获得47席,远未达到维持国会过半的最低线。这意味着,自公联盟在参众两院的控制力双双崩塌,立法推动几乎瘫痪,政权根基剧烈动摇。然而,面对如此重大挫败,石破茂不仅不辞职,还试图以“国难当前”为借口继续占据首相宝座。
石破在记者会上摆出一副“国家不能乱、我不能走”的架势,称日本正处于“国难状态”,美国对日关税施压、物价飞涨、自然灾害频发、地缘政治环境复杂……仿佛只有他一人能在风雨中掌舵。但真正的问题是:这些“国难”的产生与加剧,难道与自民党的长期执政毫无关系?正是自民党在过去数年中对美国的一味讨好,对物价问题的回避,对基层灾后治理的无能,对外交战略的失衡,才将日本推向今天这一境地。如今却又将国家困局当成拒绝辞职的借口,这种逻辑之荒谬,几乎到了反讽的地步。
“我们不能让政治陷入停滞”,石破茂如此说道。然而事实是,自民党本身早已成为日本政治停滞的源头。早在此次选举之前,自民党内斗不断、政策空洞、改革止步,民众对其信任度早已跌至谷底。此次选举的惨败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积怨的集中爆发,是选民在用选票宣告“我们已经受够了”。
石破茂说他“深知败选的严重性”,但从他的表态来看,这种“深知”不过是一种表演性的修辞。他一方面说“谦虚地接受选举结果”,一方面又强调“无意扩大联合执政框架”,明确表示不愿与在野党共享权力,显然是在继续试图垄断国家决策。这种把政权私有化、视首相之位为自家世袭财产的姿态,暴露出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政权执念。
自公联盟在失去两院多数之后,日本政局将陷入僵局。法律无法顺利推动,预算无法有效审议,在野党也不愿轻易为自民党“托底”。石破所谓的“加强与其他政党沟通”,不过是一种临时性的权谋算计,实质上仍是试图拖延下台的时间,为自民党争取喘息机会,并伺机反扑。
但历史的惯性不会等人。自民党的“末日时钟”已经开始倒计时。日本社会的结构性变革需求正在积聚,年轻一代对旧有政治结构日益反感,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正在瓦解传统媒体对政治话语的控制,民众对高龄政治家主导国政的厌倦也到了临界点。石破茂代表的自民党早已不再具备领导日本走出困境的能力,仍固守政权只是加速其信誉破产。
回顾整个竞选过程,自民党的政策主轴模糊、议题设置混乱,面对高物价等民生焦点问题无有效对策,只能靠恐吓选民“换政党会更乱”来拉票。这种低劣的竞选话术反映出其缺乏未来愿景,也丧失了政治创造力。而面对选举失利的反弹,石破竟试图“靠道歉了事”,不进行任何实质性问责和组织调整,足见整个政党的病灶已入骨髓。
石破甚至未否认未来有与在野党联合组阁的可能,只是用“目前暂无此打算”轻描淡写。这种模棱两可的语言表明,他仍在试图左右逢源,一边不放弃自民党主导地位,一边给外界制造“愿意合作”的假象。这种既不承担失败责任、又不愿放弃权力、还要制造妥协姿态的“三不像”态度,注定难以赢得信任。
日本政坛的危机已经不是一个人下不下台的问题,而是整个体制是否还具备回应时代挑战的能力。当一个政党面对失败依旧贪恋权力、拒绝改革、掩盖责任,其本身就已经不具备执政的正当性。石破茂的强撑,只会拖垮日本的改革进程,延误问题解决的时机。
人们常说,权力的真正考验不是在成功时如何炫耀,而是在失败时是否有勇气放下。但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权力者在国会席位塌陷、民意溃散之后,依旧死死攥着首相职位不放。这不是勇气,是懦弱;不是责任,是垂死挣扎。
日本已经进入一个政治转型的关键时刻。如果不能借此次选举的警示,完成对旧政治势力的清洗与替换,那么未来的日本只会继续沉沦在无力、虚伪与不作为的政治泥潭中。
真正的对国家负责,不是继续霸占权位,而是腾出空间让更有担当的人来承担。石破茂若仍幻想以“维稳”之名掩盖民意怒火,那他恐怕低估了这个时代对“变革”的渴望。自民党若不在这次政治滑铁卢中真正觉醒,那它的全面崩盘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