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我们总爱幻想这样的日子:等熬到退休,时间自由了,一定要约上老友,游遍名山大川,甚至出国看世界。可真等到退休后才发现,现实和想象完全是两码事——大多数退休老人根本不旅游,真正能到处玩的,其实只有这几类人。
一、退休旅游的“美好幻想”为何破灭?
很多人以为,退休后有大把时间,旅游还不是说走就走?可现实却狠狠打了脸。
1. 钱不够:普通退休老人,每月养老金三四千块,勉强够日常开销。旅游一趟,哪怕省内游,交通、住宿、门票加起来也得一两千;要是出远门或出国,动辄上万。对多数人来说,这笔钱花得心疼,不如存着养老。
2. 身体扛不住:年轻时爬山、暴走不在话下,可上了年纪,膝盖疼、腰酸背痛,走两步就累。旅游不再是享受,反而像“受刑”。再加上老伴身体也不好,想结伴出游都难。
3. 没人陪:老同事、老朋友各有各的家事,要么带孙子,要么照顾老伴,想凑个伴儿比登天还难。一个人去?更没意思,连拍照都得麻烦路人。
所以,很多老人嘴上说着“等有空了去旅游”,结果一年又一年,始终没迈出那一步。
二、真正能到处玩的退休老人,是哪几种?
既然大多数老人不旅游,那朋友圈里那些晒美景、打卡网红景点的是谁?其实,真正能经常旅游的,基本是这几类人:
1. 退休金高、存款多的
同样是退休,差距比人和狗都大。有的人退休金七八千甚至上万,再加上年轻时攒下的积蓄,每年旅游两三次根本不是问题。他们住得起好酒店,吃得起特色菜,甚至还能出国度假。
而普通老人呢?可能连省内游都得精打细算,更别提长途旅行了。
2. 子女有出息、愿意掏钱的
有些老人自己退休金不高,但子女混得好,主动出钱让父母出去玩。比如儿子在大城市年薪几十万,每年给父母安排一次旅行,让他们享受生活。
但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子女,自己房贷车贷压力大,能给父母买点保健品就不错了,哪还有余力支持他们旅游?
3. 身体硬朗、心态年轻的
旅游不仅需要钱,还得有体力。有些老人虽然六七十岁,但身体倍儿棒,爬山、徒步都不在话下,再加上心态好,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自然喜欢到处玩。
但现实是,60岁后身体机能下降是常态,能保持健康状态的并不多。很多人不是不想玩,而是真的玩不动了。
4. 跟团游的“打卡式”游客
还有一种老人,确实在旅游,但他们的方式很特别——低价跟团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一问啥都不知道。
这种旅游纯粹是为了“去过”,而不是“玩过”。虽然便宜,但行程赶、吃住差,累得够呛,体验感极差。
三、为什么大多数老人不爱旅游?
除了钱、身体、没人陪这些现实问题,更深层的原因是——很多老人压根不喜欢旅游。
你以为所有老人都向往诗和远方?错了!对很多人来说,旅游不如在家舒服。他们习惯了每天遛狗、跳广场舞、带孙子、看电视的生活,觉得折腾去外地又累又花钱,还不如在小区里和老邻居唠嗑自在。
旅游对他们来说,不是享受,而是“遭罪”——要早起赶车、要走很多路、要适应陌生环境……何必呢?
四、退休后,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其实,旅游只是退休生活的一种选择,绝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真正的幸福,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
有人喜欢安静,养花、看书、喝茶就很快乐;
有人喜欢热闹,打牌、跳舞、唠嗑更开心;
有人愿意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
还有人就爱宅着,刷刷手机、追追剧,也挺好。
退休后的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旅游不是必须,自己觉得舒心才是关键。
五、别被“退休必旅游”忽悠了
现在很多人都在鼓吹“退休后一定要旅游”“不旅游就白活了”,搞得好像不出去玩就是失败的人生。但现实是,大多数普通退休老人,根本不会频繁旅游。他们更在乎的是健康、家庭和安稳的日子。
所以,别被别人的生活带偏了节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旅游也好,宅家也罢,只要自己开心,就是最好的退休生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