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媒体特别是头条上,农民养老金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现在民间呼声最强烈的话题就是,认为农民养老金太低,上涨速度太慢,而某些退休职工干部退休金太高。

主张大幅度降低职工和干部群体养老金,大幅度提高农民养老金,大幅度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

这样做能否可行呢?

农民养老金为啥不能马上提高太多,中科院郑秉文说出了其中真相。

第一,咱们先看看农民养老金的支付来源是什么。

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办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的差异较大,未来应该尽力缩小两者待遇差距,但同时也要有进度安排,根据农民养老金的制度性质,在制定涨幅时最大限度地体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郑秉文指出,过去几十年,农民养老金支出90%来自财政转移支付,已经从每月55元提高到了143元。其中,2024年和2025年增幅最大,达到每月20元,以前一般每年增加5~10元。

农民养老金为啥不能马上提高太多,中科院郑秉文说出了其中真相。

郑秉文认为农民养老金主要靠财政负担,而职工养老金是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所以,农民养老金的提升也要考量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出压力。

他说:“制定养老金涨幅时应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财政允许的最大范围内提高待遇水平…脱离财政的任何其他筹资渠道都是难以成立和不可持续的”…

而此前某市级财政官员的话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他表示,“受限于地方财政支出压力,2025年其所在城市很难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民养老金涨幅,除非是大幅度提高中央财政的补助力度或增加地方可支配财力”。

第二个问题,农民迫切希望大幅度提高农民养老金,大幅度降低城镇职工养老金的想法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农民养老金为啥不能马上提高太多,中科院郑秉文说出了其中真相。

首先,城镇职工养老金并不是都很高,大家认为的养老金动不动就是大几千甚至过万,这样的人也有,主要是干部、公务员等等岗位,普通职工养老金并不高。

比如笔者在上海工作,假如我现在退休,退休金也只有两千多,而我每个月要交两千多社保。

所以,许多人误以为除了农民,大部分职工养老金都特别高,这是一种误解,养老金高的人其实是凤毛麟角。

其次,即使拿这部分养老金比较高的人给农民平均一下,基本上也是杯水车薪,农民养老金也提高不了多少。

最后,想要把个别人的高养老金大幅度降下来,把农民养老金大幅度提高,这并不是这真正的公平,其实是一种平均主义。

农民养老金为啥不能马上提高太多,中科院郑秉文说出了其中真相。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讲效率,不讲条件,搞绝对平均,这和我们一惯提倡的多劳多得是不相符合的。

其实纵观历史,任何时代都不可能绝对公平搞平均主义,即使改革开放前也不是绝对公平的,农民和工人的差距,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距比现在大多了。

当然,农民迫切希望提高养老金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凡是不能一蹴而就,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吃不了胖子。

以前农民要交公粮,现在不交公粮了还有种粮补贴,而且每个月还有143块养老金,农民应该满足了。

农民养老金为啥不能马上提高太多,中科院郑秉文说出了其中真相。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出生在旧社会,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日子越来越好,有一次父亲感慨:现在的日子真的是天堂般的日子,谁能想到割麦不用镰刀用收割机,天天吃白馍馍,过去地主家都不一定吃这么好。

我父亲说这话的时间是1996年,那时候农民还要交公粮,我家五亩多地,一共交1260斤公粮,我和父亲拉着平板车走了6里路,才拉到乡里粮站。

我父亲如果活到现在,我不知道他会高兴到什么程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