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坐在总理府办公室,那盏泛着黄光的老台灯一闪一闪,一份关于三星工厂罢工的最新简报摆在桌上,眉头能夹死蚊子。两个月,三星工人罢工这事还没半分转机。三星那边已经松了口,说是愿意加些福利。结果工人们连假装满意都懒得做,还放话,要求不答应,罢工继续。事情越扯越复杂。有人说三星耍横,有人骂莫迪没用,其实他心里清楚,里外不是人!三星说罢工期间不发工资,本来也没什么花头,这年月哪有企业亏本撑着宁愿给工资?可你说这代价谁担?就这样子拖下去什么时候是头呢?
印度三星厂的工人要啥?工资太低,班太长,福利太搓。一听像模像样,谁都有点道理。毕竟,全球拼廉价劳动力的年代,工人总想多挣点,老板本能扣点。放眼中国早年,谁进工厂不打听加班多少、一天干几个小时?两班倒、三班倒都是常态,十小时,十二小时,不少人还怕没活干挣不着加班费。也怪不得中国工业能跃居世界首位,工人没那么多毛病,心思单纯点行事不拐弯。当然,那也是中国独特的社会氛围和经济发展阶段,勤快、守秩序、窝里斗,外资进来一看,合适。
可印度不太一样。这两年印度GDP上来了,说是成了全球第五,莫迪本来也想大张旗鼓地说点什么。但换个角度,经济数据光鲜,底子却还是差,有点像漂亮衣服下暴瘦的身体。三星在印度找工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看重这里工资便宜。可三星工厂工人还真不是随便乱喊。他们平均月入2.5万卢比,也就2100块。比我国乡镇那些普通工厂打工者好那么一丢,仔细算账,其实在印度也就刚够糊口。
调查公开价显示,印度商超大米100卢比一公斤,也就八块,土豆四块一公斤,番茄两块多。可能有人会说,这种价在内地超市都算便宜。问题来了,多子女家庭的开销和中国差别大。印度家庭女人多不出门上班,供养一家四五口这点钱,哪里够?又没那种中国式的鸡血奋斗氛围,更没全家一起下工厂的传统。看看那些工人工资涨幅诉求,从2.5万要涨到3.6万卢比,落到兜里也就多了九百块。如果是自个挣自个花,还有点意思。可是谁能保证那点钱能养活全家?
三星倒不是没点回应,补贴增到每年5000卢比,还搞了生育津贴卡,巴士上装空调、食堂换新菜单。一下子,主意是挺到位,工资差得也不多,可场面没见好转。谁成想工人没把这事当回事儿,重心压根不在钱上。这第二条诉求,说得都让人傻了——岗位世袭。这不是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子承父业那种,是真世袭,祖祖辈辈都得在这厂里混。厂子还没熬到你儿子一辈子,谁敢连根卖给你家?三星高层估计想破脑袋,都没见过这么新鲜的要价。任谁也不会随便答应这种请求——你让规章制度怎么去管人,你让管理层往哪儿搁脸?
工人还想减少工时,每天从8小时降到7.5小时,顺带提双休。想都不用想,欧美都没几家工厂能保证这待遇。亚洲工厂劳累程度不是新闻,真要搞到东南亚标准,估计分分钟活不下去。三星从来就是冲着印度“廉价与人口红利”来的,这么一和,账怎么算都不合适。
更难办的,是这些诉求只是冰山一角,33条,详细内容还没人敢全披露。光是想想三十多条要求,三星决策层头皮都麻,莫迪心里怕也在滴汗。三星这些年在印度,风风雨雨一大堆。大家都记得2014年那场风波,连罚两亿美元,美其名曰“逃税”。去年再来1亿美元,说是环保标准没达标。外资企业受罚这种事,在印度都快变成套路。可笑归可笑,大家心照不宣。别说三星,苹果也被莫迪政府“招呼”过,事情过后照样待着。只有这次拖得久,难收场。
莫迪嘴里说要加强投资吸引,手底下政策一块软一块硬,没谁真敢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2023年那些外企撤离数据网上查得着,多数外企业主都怕了。三星现在左右为难,罢工如果延续三个月、四个月,停工损失越滚越大,不等工人来谈判,人家就可能关厂走人。
有时候政府会出面调解,结果发现各地邦的政策根本不统一。譬如中央政府说要加工资,地方官员能不能执行都难说。印度政教、宗族影响力大得吓人,劳动市场割裂。如果说一刀切,听起来容易,实际上还不如中国当年的农村包围城市那套实在。专家说印度是世界工厂新候选,但看看那些街头流浪的牛,再看工厂外打地铺的工人,哪有什么体系可言?
再聊回三星,这会儿企业内部管理层也有人主张硬顶,绝不妥协。另一批人又暗自发愁,一旦谈崩哪还有出路?莫迪政府努力缓和局面,中间人进进出出,消息却一会儿说快有协议,一会儿传出罢工再升级。没人知道工人代表到底想怎么样,说是33条实际上前台后台各有数道弯。有人说,工人这次要的不光是钱,还是面子,甚至属于社会地位的提升。可老板要的是简单明了的效益,哪顾得上这么多?
有网友评论说三星就是典型的外资盲目自信,总想着对手比自己更弱。可另一边,莫迪近来看着这些外资撤离数字直犯愁。换成明年再这样下去,保不齐要为招商专门开会。工人代表也不全清楚利益格局,有些吹得太满。其实有些基层工人心里也虚,底线是不想赔本干。但你说真撤厂,让家里断了收入,肯定又一批人后悔。这其中矛盾简直剪不清,哪有什么标准答案?
这一波工人罢工,带出的话题可不是那么简单。印度农民工群体广,教育水平参差,宗教族群紧密,小动作层出不穷。三星再怎么耗下去,也许也有一线机会搞定。但眼下工厂开工率降到30%以下,订单流向了东南亚。数据说得明明白白,今年第一季度三星印度智能手机线的产量比去年同期跌了五分之一,全球份额也被vivo、传音系挤压。这要不是业绩大跌,工厂管理层能让工人闹这么久?要么就是太会拖,要么根本没把这事当回事。
有意思的是,同样的厂子,同样的工时,在越南三星工人去年也搞过一轮小罢工,但没延续多久。有人说那是越南人没骨气,可事实可能也相反,越南工会组织内部力量更强,沟通效率快,往往没三星这样搞得也没人“敢使劲丢份”。印度这边,工会表面一团和气,其实大家都不信对方。三星尝试强硬,工人硬刚不退,政府调解更像打太极。也许这才是最真实的状况,谁都没赢家。
数据不会骗人。今年印度外来投资环比减少13%,就业数据没见好转。三星的订单减少,工人的期望拉满,莫迪的压力越来越大,有意思的是,全球媒体嘴上热闹,实际也没人真看好印度短期内成为世界新工厂。他们更愿意说点“机会”、“潜力”这种空头话。谁会真敢赌下去,没几个。
本来以为罢工三五天就能结束,局面发展到现在,谁都没想到。工人与三星、三星与政府、政府与选民,盘根错节。大家踩在钢丝上,前一步是,后一步也还是。印度的劳工运动、三星的应对、莫迪的两难,都是一团乱麻。有人说这就是世界工厂风水轮流转的前兆,但一切未必如此简单。谁都想当下一个中国,可中国当年所处历史阶段、社会稳定和民族动力,不是谁都能复制的。印度的底色和逻辑,注定不一样。
没人能轻松回答三星接下来会怎么办,莫迪也只能一边打太极一边盼望着奇迹,这事谁还敢下定论呢?
声明丨上述内容全部基于权威媒体报道与公开数据,并融入个人分析观点。数据资料出自环球时报、新浪财经、IT之家、新民晚报(参见截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