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31日消息(记者 宓迪 冯方)3月31日,财政部表示,2025年,财政部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积极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次资本补充工作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推进。

此次四家国有银行获财政部注资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将如何开展?有何影响?对此,央广网记者采访专家进行解读。

为何进行注资?

提升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

3月30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发布公告称,四家银行将通过定向发行股票引入财政部战略投资。

作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的组成部分,支持国有大行补充资本自去年以来就备受关注。在去年9月2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曾表示,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

去年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财政部在加快落实已确定政策的基础上,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将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其中之一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此次财政部通过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是国家基于战略考量的主动布局,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前瞻性治理思维。“当前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明显高于监管底线,经营稳健,但面对经济转型期信贷扩张需求与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要求趋严的双重压力,本次注资是未雨绸缪的主动作为。”明明认为。

“尽管四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满足监管要求并有所提升,但财政部和几家国企注资仍有重要必要性。”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对央广网记者表示,首先,当前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需要银行在基建、高新技术、绿色金融等领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对银行资本提出更高要求,此次注资将增强其资本实力,支持长期资金供给。其次,此举进一步增强了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稳定金融体系,有利于充分应对内外部经营环境挑战。再次,定向注资避免了公开增发对市场的稀释冲击,特别国债形式也凸显政府对银行和经济稳定的支持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银行估值。此外,通过引入国企战略投资者,注资还推动了多方协同,有利于增强资源整合效应,符合国家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方向。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加大信贷投放,需要占用更多的银行资本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记者表示,当前,银行业利润增速下降,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金空间收窄,需要外源资本补充。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大型商业银行资本金,有助于其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稳定器作用,为经济社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如何开展?

“一行一策”差异化注资

此次对四家国有银行注资的方式,也体现了“一行一策”的思路。梳理四家银行公告可以看到,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拟面向财政部进行定增,交通银行拟面向财政部、中国烟草总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双维投资进行定增,邮储银行拟面向财政部、中国移动集团、中国船舶集团进行定增。

四家银行合计拟募资金额达到5200亿元,财政部拟出资500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其中,邮储银行为财政部首次入股。

从募资规模和发行价来看,中国银行拟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650亿元,定增发行价为6.05元/股;建设银行拟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050亿元,定增发行价为9.27元/股;交通银行拟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200亿元,定增发行价为8.71元/股,其中,财政部拟认购金额为1124.20亿元,中国烟草拟认购金额为45.80亿元,双维投资拟认购金额为30.00亿元;邮储银行拟募集资金规模为1300亿元,定增发行价为6.32元/股,其中,财政部拟认购金额为1175.80亿元、中国移动集团拟认购金额为78.54亿元、中国船舶集团拟认购金额为45.66亿元。

“通过‘一行一策’的差异化注资方案,既遵循市场化 定价机制,又严格履行上市公司决策程序,彰显法治化运作原则。”明明对央广网记者指出,长期而言,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将改善ROE质量,配合国有大行稳定的分红政策,其投资安全边际与回报预期将同步增强。

央广网记者亦注意到,四家银行此次定增均是溢价发行。对于这一情况,曾刚指出,这体现了多重考量。“首先,高于市场收盘价的发行价格传递了政策积极信号,表明政府对国有银行价值和中国经济前景的坚定信心,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稳定资本市场。其次,溢价发行有效降低了投资者权益被稀释的风险,保障现有股东利益,同时在资本市场释放了稳健预期,利于改善银行股估值。此外,溢价发行也反映出政策对经济长远发展的考量,通过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支持其在高质量发展领域提供更大支持,如绿色金融、高新技术等。因此,溢价定增不仅是资金注入,更是政策信心传递与布局未来的重要体现。”

在31日举行的2025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定向增发投资者说明会上,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卓成文回复央广网记者提问称,本次发行价格为6.05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不含定价基准日)该行A股股票交易均价的80%,符合监管规定。本次发行为溢价发行,统筹考虑了新老股东利益、资本补充规模等因素。本次发行完成后,该行的资本实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升,整体经营更加稳健,市场竞争力将不断提高,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将持续受益。

此外,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本次该行发行价格为9.27元/股,在A股市场交易价格基础上予以适当溢价,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该行长远发展的坚定支持,有助于提振市场对该行和行业的信心。

带来哪些影响?

将优化银行自身展业结构和竞争优势

“1998年财政部也发行过特别国债来补充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但这两次以特别国债的方式补充资本,背景与目的是不一样的。”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央广网记者表示,1998年时,四家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比较低,远远低于巴塞尔协议要求,而且当时国有银行资产质量比较差,不良贷款率非常高。所以当时补充资本最主要目的是防范化解风险,推动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今年又一次发行特别国债来补充资本,主要目的是增强相关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50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资本,能够提高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约0.5个百分点。”董希淼认为,下一阶段仍然有可能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商业银行资本。

娄飞鹏对记者表示,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资本金是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组成部分,这项政策推出不仅有助于一揽子增量政策更好发挥作用,也有助于增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实力、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信贷投放能力,从而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推进国有大行乃至整个银行业安全稳健发展。

明明认为,特别国债发行与货币政策也将形成协同。除了5000亿银行注资国债外,今年还有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财政力度扩张明显,预计央行将通过MLF超额续作、加大逆回购投放、必要时启动降准等方式对冲流动性压力,构建“财政发力+货币护航”的政策组合,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曾刚表示,一方面,资本补充增强了银行支持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银行能够更好落实扩大内需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政策目标。充足的资本缓冲也提高了银行应对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的能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资本实力的提升将优化银行自身展业结构和竞争优势。资本充实后,银行可承接更多资产规模扩张和高收益创新业务,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及服务多层次客户提供基础支持。增强的资本基础改善银行长期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助于稳步提升市场估值水平,更好发挥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