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点:Robotaxi产业的瓶颈在哪?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最近,亚马逊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Zoox获得了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一项重要的联邦豁免:允许Zoox生产完全取消了方向盘和刹车踏板的Robotaxi(无人出租车),并可以以研究或演示为目的,在公共道路上部署最多2500辆车。

Robotaxi产业的瓶颈在哪

这意味着,虽然Zoox还不能向公众提供收费的出行服务,但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公开测试以积累数据和优化系统。而要实现真正的商业化,Zoox还需要获得各州的商业运营许可。这也必将是一场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合规化过程。

看到了这儿,相信大家容易想到特斯拉以及他们那款没有方向盘和刹车踏板的Cybercab。

在更早的7月底,特斯拉曾表示将在旧金山湾区推出Robotaxi服务。但是,他们的进展并不太顺利,所有的Robotaxi均需配备一位安全驾驶员坐在主驾驶位上,全程负责监管车辆行为,就更别提让Cybercab上路测试了。

特斯拉还没获得监管的许可,后起之秀Zoox就已经开始了路测,走上商业化的征程。

我认为这反映出美国在自动驾驶监管上的标准缺位与混乱。由于缺乏良好的监管关系和清晰规则,Zoox的Robotaxi可以获批上路,特斯拉却处处受限。

自动驾驶的角逐已不再只是技术的比拼了,更是一场与监管互动的博弈。而背后更关键的点在于标准的制定。我希望中国在这方面能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


监管之“开盲盒”

首先,在我看来,美国企业应对监管就像在开盲盒,无端浪费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要知道,在新兴领域中,监管的水平无疑非常关键。监管的滞后与不透明,将直接限制企业的创新。同时,当监管批准与否的关键变量不再是技术本身,而是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关系,企业自然就会把精力放在游说和搞关系等跟技术不相关的事务上。

其实Zoox在2022年就试图推出超前的Robotaxi,但很快便引来了NHTSA的调查。并不是他们发生了事故,而是因为监管部门认为汽车就要有方向盘、踏板等人工控制装置。

但Zoox所生产的是无人驾驶汽车。你可以要求测试车辆有方向盘和刹车踏板,以方便测试人员的操控,但用这些条款去规定量产车,明显是无意义的。

经过了3年努力,Zoox终于获得了量产和测试的暂时许可,但也让他们的发展明显滞后于Waymo和特斯拉。侥幸的是Zoox背后有资本雄厚的亚马逊,才得以熬过这3年。换言之,这样的监管环境下,又有多少初创企业在走完冗长流程之前就破产了,又有多少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和方案被扼杀。

Robotaxi产业的瓶颈在哪

再看看特斯拉在加州的情况。他们必须先经过不载客的试运营阶段,再申请“全无人驾驶”许可,严格地走完所有流程,具体要花多久时间也还是个未知数。

可是,我们之前就说过,自动驾驶技术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极端场景下的表现。哪怕在正常道路上开几万个小时不出事故,也不代表下一秒能成功应对极端场景。

因此,特斯拉在加州试运营的时间再久,也不能代表他们的技术就是安全的。反之,他们如果在极端场景下表现出色,哪怕不在加州道路上进行试运营,也仍然可以说是安全的。


标准何在?

所以,我想强调的是,自动驾驶要真正落地,必须建立一套公开、透明、可量化且可验证的安全标准和评测体系,不能只依靠路测。

自动驾驶产业已经发展了十余年,然而在美国,无论是联邦还是州级层面,都尚未建立起相关的安全评价标准。

这次NHTSA批准Zoox豁免的依据是什么?Zoox的自动驾驶技术究竟有多强?又能应对多少极端场景?这些核心信息至今仍未对外公开。那么,对于其他自动驾驶公司,他们该如何继续优化自己的技术和车辆呢?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NHTSA给予了Zoox豁免,并着手允许更多自动驾驶车辆上路。看似是个好事,但缺乏标准,终究无法从根本上让企业和公众信服,也给未来的安全问题埋下隐患,陷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宿命式循环。

Robotaxi产业的瓶颈在哪

但我不禁想再多问一句,监管机构为什么不公开他们的评测方法?

一个合理的猜测就是,他们的评测方法本身可能就经不起推敲。NHTSA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理解有多深入?能比Waymo、特斯拉的工程师还懂吗?一旦评测方法公开,可能会招致大量来自学界和业界的质疑。

有意思的是,今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国际标准ISO 34505:2025的测试场景标准,明确定义了哪些是典型的驾驶场景,哪些是必须被测试的极端场景。为监管的执行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标准由我国专家与德国专家联合担任项目负责人,并结合了来自于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等20余个国家的1000余条技术意见。通过树立起统一的全球通用标尺,让自动驾驶的测试有了明确依据。

这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尝试,也让中国从标准跟随者成为了主导者。下一步,中国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标准体系很可能也将逐步建立,值得大家持续关注。

当然,我常说,电动汽车产业及其衍生出的自动驾驶和Robotaxi产业,未来必将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关键的支柱作用。所以,每一项政策法规都要慎重对待。

最后,我建议,在制定标准时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其中的复杂性。所谓标准,实质上反映了行业内对技术、产品和服务水平的共识。标准定得过松,安全得不到保障;定得过严,创新又可能受挫。

理想的路径是由监管部门主导并邀请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共同制定出符合当前产业和技术状况的标准。同时保持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好互动,确保政策法规的持续更新,为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我在科技特训营中对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产业都进行过深入剖析。如果你感兴趣,欢迎前来交流探讨,和我一起,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