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在关税上的操作,那叫一个眼花缭乱,不仅对中国,对加拿大、墨西哥等多国也频繁下手,一副 “我想怎样就怎样” 的姿态。

你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贸易摩擦?

错了。当特朗普再次挥动关税大棒的那一刻起,这场博弈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质变。

特朗普“关税大棒”越挥越猛

表面上看,特朗普打着打击毒品的旗号,可明眼人都知道,这背后恐怕另有深意。从过往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态度就能看出,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无非是想逼迫他国妥协,按他的想法改造贸易格局,而中国,自然成了他眼中的 “硬骨头”。

2024年2月1日,特朗普总统签署的行政令,毫无疑问地将关税大棒挥向了中国。

你建起贸易壁垒,那我们肯定也要反击。

所以在2月4日,我们也推出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从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

特朗普“关税大棒”越挥越猛

这其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商品,包括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和原油等加征10%至15%的关税。

另外这两天的也能看到还有其他的措施,比如对谷歌开展反垄断调查,对钨、碲等物项出口管制,将部分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之前在2017年,就有美国媒体说,中国是美国煤炭行业复苏关键 "作用远超特朗普政府",因为中国重新成为煤炭进口国,使得美国煤炭企业的出口量超过了过去两年里任何时候。

特朗普“关税大棒”越挥越猛

2024 年,中国从美进口液化天然气也大涨。再加上之前贸易协议还要求咱多买美油气。

而钨、碲、铋这些看似冷门的战略物资,实则是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产业链的命门所在。

如此看来,这步棋下得既准又狠,让特朗普知道咱不是好惹的。

特朗普“关税大棒”越挥越猛

观察特朗普的谈判策略,你会发现:他的要价永远在对手妥协后继续加码。

他就是想逼各国妥协,尤其中国,他盼着加大压力,让中国在核心利益上让步。

然而,这种策略并不一定能如愿以偿。特朗普或许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与耐力。中国在核心利益上绝不会轻易让步,这也让美国的关税政策面临挑战。

不过,特朗普这政策变得比翻书还快,加征、暂停、谈判,反复横跳。使得市场参与者难以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了资本市场,还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了负面影响。汇率、债市、股市和数字货币等领域都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特朗普“关税大棒”越挥越猛

短期来看,对经济和资本市场肯定会有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从长远角度分析,事情可没那么简单。

这些年,美国综合国力其实是在走下坡路的,这次贸易战也暴露了他们的一些问题。

现在的贸易战早就不是简单加减法,而是复杂的系统对抗。当中国手握稀土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些新武器,传统关税反而成了辅助手段。

特朗普“关税大棒”越挥越猛

从贸易战对消费者的影响来说,美国对外贸易委员会之前就说,特朗普签署的这些行政令,比如跟关税一起的,收紧最低限度关税豁免条款,这会让消费者多花不少钱。

说人话就是,美国廉价商品的流入将受到制约,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尤其是对收入偏低的人群形成了沉重负担。

同时,出口关税的波动必然会影响到零售商的成本,加之市场集中度的提升,最终将增加终端产品的价格。

特朗普“关税大棒”越挥越猛

虽说咱也对美国展开了反制关税,但也不用担心,这对国内消费品的价格影响不大。

这也能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这种“以牙还牙”的策略,让国际上对中国的反制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当然,关税的相互提升带来的,不仅是贸易的萎缩,还有市场竞争的变化。

随着出口关税的提高,许多低生产率企业将不得不退出市场,这将进一步压缩市场的竞争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生存下来的高生产率企业将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获得更多利润,这无疑对消费者形成了二次打击。

特朗普“关税大棒”越挥越猛

从贸易战的走向来看,双方都在打打谈谈中寻求利益最大化。

特朗普的套路像极了讨价还价。先狮子大开口,再假装让步,反复试探底线。

但这次他遇到了真正的行家。咱中国的策略一直很明确,我们提倡对话和协商,但如果你非要硬刚,那我们也不带怕的。

所以最后特朗普的意图将是双方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贸易战是否升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的策略。

特朗普“关税大棒”越挥越猛

有人问:这么搞下去何时是个头?其实答案早就写在历史里。

当年日美贸易战打了三十多年,期间既有剑拔弩张,也有暗度陈仓。如今这场博弈的特别之处在于,东方选手首次掌握了规则制定权。

说到底,贸易战是否会结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谁能熬得住。

咱得保持平常心,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虽然贸易战会带来一些短期的困难,但也给了我们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贸易伙伴的机会。

比如和欧洲、日本、韩国等加强合作,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特朗普“关税大棒”越挥越猛

对于投资者来说,也别太恐慌。投资看的是未来,虽然短期资本市场波动大,不好把控,但从长远看,美国慢慢变弱,对我们来说未必是坏事。说不定未来会有新的投资机会出现呢,我们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最后的底牌始终握在14亿消费者手中。

当美国零售商为清库存焦头烂额时,我们的内需市场正在迸发惊人能量。春节档电影票房创新高、五一假期旅游消费井喷、下沉市场消费升级...

这些生动场景勾勒出的,是一个不依赖外部市场的内生增长模型。这才是应对任何形式贸易战的最强盾牌。

特朗普“关税大棒”越挥越猛

最后这个日期也很巧妙,2月10日的实施日期,既给了谈判回旋余地,又暗含战略决心。

这种刚柔并济的手法,像极了中国功夫里的"寸劲"。表面看云淡风轻,内里却蓄着千钧之力。

这场博弈的精彩之处,或许才刚刚开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