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伊朗准备谈判了,美国说和伊朗要"直接谈",伊朗却说是"间接谈",这是怎么一回事?
据环球网报道,在白宫记者会上,特朗普当着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面放出狠话,"美伊将直接谈判",谈不妥就打!
话音刚落,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凌晨在社交媒体打脸:是阿曼斡旋的"间接会谈",美国人别自嗨。
伊朗光明通讯社更直接开怼,称特朗普所谓"直接谈判"纯属心理战。
什么是“间接会谈”?
据知情人士透露,12日的谈判将采用"酒店分房"模式:双方代表团各自驻扎不同房间,由阿曼外交官充当"人肉传声筒"。
既然选择了谈判,有什么话是不能当面说的呢?伊朗到底在别扭什么?
要理解这个,就得翻开美伊恩怨史。从2018年特朗普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开始,美伊之间的信任地基就被炸得粉碎。
当时那份历经12年谈判的协议说废就废,连带恢复的制裁直接掐住伊朗经济命脉,这种操作任谁都得长个心眼。
伊朗外长说得实在:"解冻资产才是重建信任的第一步。"
可特朗普政府偏不按常理出牌,嘴上喊着"达成交易",背后美军已经悄然向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基地部署了包括4架B-52H、4架B-2隐形轰炸机在内的战略打击机群。
这些具备核常兼备打击能力的空中堡垒,配合中东地区已有的4个航母战斗群,形成了对伊朗的"灭国级"威慑网,这哪是来谈判的架势?
而以色列的介入,让伊朗本就稀薄的信任直接退到0,,内塔尼亚胡在会谈中重提"利比亚模式",暗指要求伊朗完全弃核,这种强硬立场与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形成共振。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近期对伊朗驻叙利亚机构的频繁空袭,客观上削弱了德黑兰在中东的代理网络,这种"外围消耗"战术正在改变地区力量平衡。
但伊朗手里并非没有筹码。其浓缩铀库存已超过伊核协议规定上限的18倍,丰度达到60%,距离武器级仅一步之遥。
既然伊朗如此不信任,为什么还会同意和美国谈判呢?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2019年还斩钉截铁说"绝不和美国人谈",如今松口同意间接接触,明显是扛不住国内压力。
要知道伊朗货币里亚尔今年已经贬值40%,通货膨胀率突破50%,街头抗议此起彼伏。新总统佩泽希齐扬上台后,嘴上喊着不怕战争,背地里却偷偷暗示愿意搁置导弹研发换谈判机会。
更尴尬的是伊朗在中东的"抵抗之弧"正在崩解。黎巴嫩真主党被以色列压着打,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摇摇欲坠,也门胡塞武装自顾不暇。
当年苦心经营的反美阵营七零八落,德黑兰却只能坐视盟友挨揍,这种有心无力的窘境,暴露出其军事实力的致命短板——既养不起正规军,又舍不得砸钱支援代理人,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
如今这场间接谈判就像两个浑身绑满炸药包的人隔墙喊话,谁都不敢先露头。阿曼作为传声筒倒是赚足面子,可要说能谈出什么实质进展,恐怕连斡旋者自己心里都没底。
毕竟核心矛盾摆在那里:美国想要的是"冻结型协议":用部分制裁松绑换取伊朗停止60%丰度铀浓缩。
伊朗则坚持"分阶段对等履约",要求美国先解除关键领域制裁。这种根本性分歧,注定谈判将异常艰难,这种"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死结,靠传纸条能解开才是见鬼。
对于美伊即将展开的谈判,中方送上一句话,美国作为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导致当前局面的国家,应当停止动辄武力威胁、极限施压的错误做法。
中国态度已经摆到桌面上了,中方愿意继续劝和促谈,但你美国也不能过分了,部署在中东的军事力量该收的就收起来,别搞威胁恐吓那套。
笔者预计阿曼会谈,可能出现三种走向:
其一是达成临时性"石油换制裁放宽"协议,类似2013年日内瓦协议的缩水版。
其二是陷入程序性扯皮,将核心矛盾拖至美国大选后。
最危险的情况是谈判破裂触发军事对抗,届时部署在波斯湾的"巴丹"号两栖攻击舰搭载的F-35B战机,或将开启新的冲突周期。
至于伊朗革命卫队萨拉米将军最近高调的"战争准备"宣言,在笔者看来更像是政治秀。
且不说其国产导弹的突防能力存疑,单看其空军那些老旧的F-14和米格-29,真要跟美军的隐身战机过招,结局不会比1991年的伊拉克空军好到哪去。
萨拉米将军那句"已经制定战胜任何对手的战略",听着豪气干云,细品却透着一股悲壮,当年萨达姆也说过类似的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