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大明宫词》早在首播之初,就饱受争议,但正如顾随先生论诗时说,有些东西不许说,许懂。

正如我少时看《大明宫词》,是抱着看纪录片的意识去看的。

不曾想,看完之后的许多年里,每每想起都屡屡惊叹,这竟是一部华丽而凄美的壮阔史诗。

严格来说,《大明宫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正剧,更不是娱乐性质的古装剧。

它并非历史性的叙述,而是一种诗意的传达。

不像以往对于任何历史经验的总结,到今天我也无法准确说出《大明宫词》对于我的意义何在,但这丝毫无损于它带给我的美感。

毫不夸张的说,这部剧几乎是贯穿了我人生的审美底色。

二十五年过去了,同类型的剧集没有一部能超越它。

传统的历史剧总是标榜着与历史的契合度,而实现荧屏的再现。

这种貌似真实的反映,恰恰具有最大的不仁,牵制了观众所有的意志。

或者说,这样的电视剧丧失了任何留白的可能,观众到最后,了解到的,永远只是这一桩史实而已。

它是于开拓创新的时代中诞生的艺术神话,它以别开生面的形式给观众上了一堂严肃而唯美的艺术课。

这部史诗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气势恢宏而又笔触细腻的长安胜景。

那是一座幻化的城池,人间不曾有。

全剧以叙事旁白的形式,借晚年太平的回忆将这个瑰丽恢弘的大唐故事娓娓道来。

既有引人入胜的代入感,也有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作用,使得普通观众也很容易理解,更有助于深入的艺术欣赏。

只有当你陷入冥想的时候,那从含元殿的琉璃反射过来的月光才会让你悸动,伴着耳旁若隐若现的华美宫乐,梦回长安。

在整个《大明宫词》中,甚至都无法找到一段传统意义上花前月下的故事。

所有的情感都是激烈的,每一个人皆是爱得义无反顾,爱得倾其所有。

我们可以为故事中这般惨烈的命运一惋三叹,然而戏剧终究是高于生活。

观罢整部剧,你甚至很难找寻到代入的切口。

那些人,那些事,他们皆是游离于我们人生之外的传奇故事,彷佛盛开在华丽而又遥远的梦境之中,伸手掬捧却只是徒劳,什么也摸不着、什么也抓不住。

粉身碎骨的美好与忧伤,彼此的我看不太懂,然岁月终于让这些痛,磨钝成平镜。

镜光深处藏着波涛汹涌的浪,你一辈子都不想再翻滚,曾以为这一生也放不下的人,早盼到风轻云淡的那一天。

理想的少年和纯情的少女已然长大,达观与通透并非因为爱得不够深。

这世界是这般的现实与冷漠,所有和风花雪月沾亲带故的事物,都被蔑视成傻子,情感被堵在胸口,欲吐不出,欲咽不能。

我们只有躲在戏台的白色绫幕后,借别人的故事娓娓诉说现实中寻不到的性情人生。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剧中那么一出寄托心事的皮影戏,呆滞而庄重的纸影间其实别有洞天。

在那片传奇的土地之上,没有犹豫与猜疑,没有伦理与道德,没有理智与冷静。

关于女性生命历程和哲学探索,美丽与哀愁,这部剧,它讲到了极致。

人是无法抗拒命运的,哪怕你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你都不可以。

你生命的主旋律依然是无力感,深深深的无力感。

剧集演到这个程度上,它才具备了哲学性,这才是一个高级的艺术作品。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这才是人生吧。

宫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

写宫词的多是男人。

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象,想像那个三千粉黛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

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

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最终也难免失宠,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嚼橄榄没完没了咀嚼的主题。

当然,《大明宫词》的内容与传统的“宫词”无关,它更是描写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

如果一部电视剧同时引导出观者的五感,它必然会以自己独立的姿态和一般的电视剧区分开来。

某种潜藏的力量支撑着,它选择进入人们内心的通道是隐秘而又迂回曲折的。

它会用影像引导你自己去触摸,去咀嚼,去聆听,去品味一些东西,而不是单纯地只用视觉影象告诉你一个亦真亦幻的故事。

一切的视觉在于光影交织渗透错落的时间印象。

另外,典雅灵动的古风配乐为戏剧表达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氛围,与旁白一起构成一种如泣如诉的悲剧美感。

那个闲坐话玄宗的白头宫女已经淡出了历史帷幕,而在她置身事外的恬淡描述中,听故事的人们早已潸然泪下。

莎式的台词风与大唐的浪漫气质相得益彰,巧妙避开了观众对大段文艺念白的不适与反感。

幽深的宫殿、星星点点的烛火,华美飘逸的服饰,每个人的脸上都蒙着一层淡淡的昏黄的光泽,仿佛是历史的滤镜,好像是从时空隧道中向你走来的人。

生命带着血腥喷薄而来,呼啸而去,梦幻如霞如烟地装点人生。

哪怕平庸的、卑微的、甚至反派的角色,都因为诗一般的语言而没有理由讨厌了。

无论是从美学、音乐、外景或是内涵角度,《大明宫词》都是非常上乘的。

无论对于正统的历史剧,还是戏说的古装剧来说,《大明宫词》都是个例外。

虽然是宫廷剧的蓝本,但每个角色除了现实身份以外,都具有自己不同的精神与意志,理想与追求,仿佛是西方歌剧里的人物。

长安月下,一壶清酒,一树桃花。

《大明宫词》,它激情、艳丽、浪漫、极端,它显示了盛唐文化的辉煌气象,渗透着我们民族虽迭遭打击压抑却依然生生不已的热烈奔放,追求自由的性格,留住了中国女性那种天生丽质万种风情的恰到好处之美。

只要你不要把它当成历史,不要纠缠于它的一些逻辑纰漏,你就一定会被它深深触动。

好的文艺作品从来不会给出标准答案,而旨在以细腻的情感,丰富的层次去实现感染、激励、留白、思索。

美是一种感悟而非答案,美是维纳斯残缺的臂膀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我们所见人物生命求索之中的失意、困顿的挫折与不完美恰恰使我们的思考更为深入、透彻。

悲剧的力量从来都比喜剧更持久。

就好似《红楼梦》中的女儿们,最后都要走出大观园一样,嫁的嫁了,散的散了,死的死了。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未完待续~

(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咖啡里的云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