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看似平平无奇的生姜,竟可以在欧美年销一个亿!
生姜作为烹饪的重要调料,常和鱼肉相伴,去腥提味。不仅如此,它还能作为中药材,用治感冒轻症,也可当作预防风寒的药物。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国内司空见惯的食材的药材,竟在欧美掀起大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山东省的安丘市作为闻名遐迩的“中国姜蒜之乡”,生产的安丘大姜,种植历史悠久,块大丝少、辛辣清香,被视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家家户户几乎都在种植大姜,但多用于国内市场的供应。
直到1995年,山东安丘前儒林村23岁的刘世礼发现,村里来了个外企,专门收购生姜运输到国外。
但在当时,周围无人认可他的想法,都觉得他异想天开。
可刘世礼并没有放弃和干等着,而是直接去想办法落地实施。
他跑遍山东青岛几乎所有的外贸公司,一家家去谈出口合作,最终拿下集装箱的出口单子,赚了2万多元。
这笔钱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也让刘世礼的想法得到进一步证实。当时生姜出口利润较高,集装箱订单是外贸交易的关键形式,于是刘世礼决定继续深耕生姜出口贸易。
后来,伴随业务的越做越大,他专门租了一个车间,雇佣了工人一起来清洗生姜。
那个时候条件特别艰苦,为节约成本,刘世礼和工人们只能人工清洗生姜,哪怕冬天手都冻烂了,也得硬着头皮继续。
但也正是刘世礼对生姜高标准的清洗要求,确保了出口品质的稳定,吸引外贸公司继续复购。
2000年,刘世礼的生姜出口生意蒸蒸日上,每年利润达到三四百万元。
或许大多数人,到了这个阶段都会选择止步。毕竟,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一年三四百万的利润已经非常高的了。
但刘世礼并没有安于现状,他从客户那里了解到,生姜出口到国外之后,还会继续加工成姜片、姜泥等产品。
一斤生姜,清洗过后能卖到5元,深加工后能卖到7元。
这也就说明,只要将产品深加工一下,一斤生姜就能比原来多赚2块钱。刘世礼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
2001年,刘世礼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一些,再加上银行贷款,前前后后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一套拥有高标准生姜加工流水线的厂房。
另外,在安丘当地,农户们在地里把姜苗子砍掉后,会把姜储存到井窖子里。井窖子有5米深,温度和湿度都很适合鲜姜的保存。
刘世礼要建生姜加工厂,为保证常年有原料供应,他需要在生姜收获的季节,大量存储鲜姜。
而井窖子只能存储几千斤生姜,储存量太小。而且取生姜时还要从井口上下,很不方便。
于是,他参照井窖子的储存原理,在附近找到了一个温度适宜的山洞。
山洞纵深有1千米,刘世礼在不同的位置挖出横向的洞穴,用于储存生姜。经过改造,整个山洞可以储存一千多吨生姜。
解决了原材料储存的问题后,2003年,刘世礼的加工厂正式开始运营起来。到了第二年,他的利润就翻了个倍,达到了五六百万元。
就在一切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2005年5月,刘世礼和工人来到山洞里拉生姜,竟发现大部分生姜都已经发了芽,没办法再投入使用。
原来,这一年的5月份,当地气温突然升高。受外界气温影响,山洞里的温度也发生了变化。生姜一受热,就容易长芽。
生姜发芽,会损耗自身的营养物质。到了加工、出口的时候,姜芽还要被去掉,这就导致生姜的损耗大幅增加。
经过测算,不管是在山洞里存姜,还是在井窖子里存姜,损耗率一般都在10%左右。
刘世礼在山洞里储存的一千多吨生姜,光这一年就损失了70多万元。
为减少损耗,刘世礼开始尝试搭建恒温库来保存生姜。
经过长达2年的实验,投入400多万元的投资,终于建成了一个可储存2000多吨生姜的恒温库,把生姜的损耗率控制到了3%。
一年存2千吨生姜,能减少28万斤损耗。按照5元一斤生姜的价格推算,一年就能节省140万元。只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就能把恒温库的投资收回来。
与此同时,刘世礼的加工厂生姜种植面积达到1600亩。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的合同基地,种植面积有3000多亩,每年出口创汇高达两千多万美元。
2012年,刘世礼把企业交给儿子管理,自己开始筹划建设生姜交易市场的事。
安丘市虽是有名的大姜之乡,但由于生姜的种植、加工、销售不够标准化和规范化,当地的生姜产业一直未能形成自己的品牌。
为改变这个局面,刘世礼想要建立一个生姜交易市场,通过市场规范和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
建立一个市场,除了考虑资金问题,还需要斟酌环保问题。
加工生姜需要洗姜,既要大量购买水,还会产生很多废水。传统做法是将废水直接排放,但是刘世礼认为,环保是长远发展的基础。
所以他走访了很多科研院所,咨询了很多污水处理方面的专家,最后决定,投资680万元建立一套污水处理系统。
市场各个加工车间排放的废水,集中到污水处理系统,经过过滤、沉淀、杀菌消毒后,还能继续循环使用。有了这套水循环处理系统,整个市场每年能节约用水1000多万立方米。
生姜交易市场建成后,有很多本地经营户和外地经销商选择在这里入驻。
现在,这个占地500亩的大型交易市场,每天的生姜交易量达到了1500吨,年交易额达到了近20亿元。
凭借这个平台,刘世礼完成了去年年销售收入1个亿的目标。在交易市场的带动下,安丘生姜的价格,每斤上涨了1角钱。
从一颗普普通通的生姜到撬动亿级市场的黄金密码,刘世礼用28年诠释了:
真正的商机,从来不在风口浪尖的追逐里,而藏在最平凡的生活细节中——发现需求的眼睛、死磕品质的双手,和永远比困难多走一步的脚。
这世上本没有‘普通’的生意,只有尚未被点燃的非凡可能。
-END-
参考资料:
1、农场市界《创业故事:2万元起家,农产品加工年销过亿元》
2、网易新闻:《山东男子创办生姜加工厂,种植生姜带头致富,国内销售收入上亿元》
3、投农业:《投入2万元,山东一村民将“百草之王”卖爆欧美,一年进账2000万美金!》
作者:喻涵
编辑: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