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际社会不断呼吁克制,但一觉醒来,印巴边境还是“炸锅了”。
日前,印度武装部队发起“辛多尔行动”,一口气打击了巴控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九个“恐怖主义基础设施”。据印度媒体宣称,行动中击毙12名“恐怖分子”,另有55人受伤。
【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军事打击】
面对印度的袭击,巴基斯坦方面发出强烈谴责,其国防部长阿西夫表示袭击造成至少三名平民死亡,其中一个还是儿童,另有12人受伤。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乔杜里称此次袭击是“令人发指的挑衅”,并警告称:“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展开报复”。
同时,巴方也迅速展开反击,对印度境内发射了多枚导弹。巴军方披露称目前已经击落两架印度空军战机和一架印度无人机。
一时间,南亚局势骤然升温,火药味弥漫,第四次印巴战争似乎已经在爆发边缘了。那么如果第四次印巴战争爆发,两国谁能“笑到最后”?
从硬实力看,印度经济体量大、人口多、军费高,常规军力量整体强于巴基斯坦,而且印度这些年也在大力发展国产武器和战略后勤能力。而巴基斯坦虽规模较小,但军队训练更实战化,武器更紧凑有效。此外,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拥有能与印度“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打击能力。
这就使得,任何全面战争一旦爆发,都将带来极其惨烈的代价,甚至可能在核门槛上疯狂试探。因此,谁也不能真正“笑到最后”,双方只能“两败俱伤”。
【巴基斯坦击落印度军机】
从这个角度看,印度“先手打击”其实是一次高风险的“豪赌”,既想打出姿态,又想控制战局,但很可能“捅了马蜂窝”,局势发展未必在它掌控之中。
事实上,在印巴对峙的背后,中国的态度也是决定冲突走向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因为中国既是印度、巴基斯坦的邻国,又是地区和平的“稳定器”。从中巴友谊、战略协作到中印边境平衡、印度洋航道安全,中国在南亚的地缘利益实在太大了,绝不可能袖手旁观。
而且一旦印度借战争实现对巴基斯坦的压制,南亚地区的力量天平将严重倾斜,印度独霸南亚的愿望也将成真。届时,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以及海上生命线安全将面临极大威胁。
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立场非常明确:希望印巴保持克制,避免冲突升级,维护地区和平。此次印巴冲突爆发后,中方外交部也第一时间表态,外交发言人表示:中方对局势升级深表担忧,中方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呼吁印巴双方保持冷静克制,以大局为重,避免因一时冲动将局势推向更加复杂的境地。
中方这番话既是在呼吁印巴双方克制,同时也是在发出信号:如果局势失控,中国不排除采取更实际的手段进行干预,无论是外交斡旋,还是援助调解,很可能都在中国的选项之中。
目前看,虽然印巴都已经开火,但并没有马上升级到“全面战争”的程度。
【中方外交部对印巴冲突做出回应】
印度方面在对巴基斯坦发起“辛多尔行动”后,特地发布声明强调:此次袭击没有针对巴基斯坦的任何军事设施;并表示“我们的行动集中、有节制、不会引起局势升级”。
而巴基斯坦方面虽高调回应,但也没有进行全面动员;中方、美国、俄罗斯等大国也都在劝和。
这说明,虽然两国都展现出了强硬态度,但真打全面战争的代价太高,谁都不想承担“核灾难”的风险。因此,大概率的情况是——一段时间内局部冲突还会继续,但双方都将试图通过国际调停或舆论战,控制战局升级。
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可以松懈。印巴之间,历史积怨极深,民族、宗教、领土等问题交织,只要火种还在,局势就可能随时再起波澜。
总的来说,这次印巴冲突,对中国而言,某种程度上是一次重要考验。
一方面,中国需要发挥大国影响力,继续以建设性方式推动和平解决争端;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预案,防止局势失控波及“一带一路”、中巴走廊以及中印边境安全。
更重要的是,中国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平衡南亚”的战略作用。印巴之间不能爆发战争,但也不能让印度彻底压倒巴基斯坦,只有保持力量对称,南亚和平才有根基。
未来,如果印度执意通过战争改变地区格局,中国或许不仅要“喊话”,还得采取必要措施。
和平从来不是靠呼吁维持的,而是靠实力与智慧共同支撑的。接下来印巴局势走向如何,还需要我们持续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