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莫迪的政治困境,民族主义裹挟下的“复仇逻辑”。这才是莫迪不顾一切也要对巴基斯坦开火的基本原因。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长期以“强人政治”和“印度教民族主义”巩固权力。在经济下行内部矛盾恶化,民族矛盾开始升级为内部暴力事件背景下,莫迪政府必须找到一个宣泄民族矛盾的窗口,巴基斯坦就是一个选择。
在5月7日发起的突袭行动失败后,印度社交媒体上,“阵风神话破灭”成为热门话题,反对党国大党借机抨击政府“浪费8800亿卢比采购华而不实的武器”。这让莫迪承受空前压力,很显然他知道再次出动战机空战只能遭遇更耻辱失败,在边境炮击又完全被巴基斯坦压制,他只能选择通过其他方式再次挑起战火。
1
莫迪咽不下失败这口气,巴基斯坦城市再次传来剧烈爆炸声,引发民众恐慌。印度遭遇惨败,法国都跟着遭殃。莫迪虽然没有发表声明,印度方面也宣称不会发起更大规模军事行动,但是他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如果默认失败,显然化不如不挑起战火,莫迪在消停了不到30个小时之后再次点燃战火。美国《新闻周刊》网站5月8日报道,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指控印度在巴东部城市拉合尔当天早些时候传来爆炸声。
爆炸发生之后,当地民众十分恐慌,因为民众都非常担心印度再遭遇惨败后会挑起更大规模的冲突。巴基斯坦方面证实,这次爆炸是因为印度实施了无人机袭击。巴基斯坦武装部队发言人艾哈迈德·谢里夫·乔杜里在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印度向巴基斯坦“多个地点”派出了无人机,其中一架无人机击中了拉合尔附近的一个军事目标,引起了爆炸导致2名军人受伤,2名平民受伤。乔杜里说,这是“印度又一次公然的军事侵犯行为”。
2
莫迪不再平静,也是失去往昔自信淡定,成功脱困成其首要考量。莫迪最大的愿望就是首次突袭取得成功,实现自己复仇目标,安抚印度境内民族主义,大大提振自己支持率。但是事与愿违,印度空军8架战机被击落,遭遇耻辱性惨败。莫迪显然不能再淡定,开始直接下手指挥策划对巴基斯坦的袭击。
这次无人机袭击,其实就是莫迪找补的具体举措,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困局,才能帮助自己走出困境。从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到2025年空战惨败,印度始终未能摆脱“盲目自信—仓促行动—彻底失败”的历史循环。其根本原因在于,将军事冒险作为政治危机的解药,却无视国家治理的结构性缺陷。
3
无人机12架被击落,莫迪越找补,面临麻烦越多,巴基斯坦随时可能报复让印度民众恐慌。巴基斯坦方面透露情况称,这次巴基斯坦防空系统再次击落印军12架军用无人机,仅仅让1架无人机突防。结构性弱点成为印度军事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巴方依托中国ZDK-03预警机和北斗导航系统,提前锁定印度无人机航线,击落12架无人机仅耗时12分钟。印度此次使用的无人机包括以色列“哈罗普”自杀式无人机和疑似仿制伊朗“沙希德-136”的廉价机型。
“哈罗普”需依赖以色列数据链支持,而“沙希德”仿制品因工艺粗糙,故障率高达40%。单架“哈罗普”造价约200万美元,而巴基斯坦拦截使用的红旗-9B防空导弹单价仅100万美元,防御成本远低于印度进攻成本。莫迪找补实际上除了引起巴民众愤怒,并没有给印度带来任何面子。巴基斯坦威胁随时可能反击,导致印度新德里等大城市开始举行紧急应急演练,民众都十分恐慌。莫迪这次无人机袭击找补并不成功,丝毫没有挽回民意。
4
突袭巴基斯坦成为必然失败的结局,内忧外患下的战略死局。2025年印度国防预算占GDP的2.9%,但其中60%用于支付外购武器贷款利息,实际装备更新资金不足。空战失败激化宗教矛盾,旁遮普邦和克什米尔地区爆发反战示威,锡克教徒独立运动再度升温。俄乌冲突后,俄对印武器交付延迟超18个月,印军现役T-90坦克因缺乏发动机已停驶30%。印度战机残骸仍在克什米尔山谷中燃烧,而莫迪的“大国梦”已随着无人机残骸一同坠入深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