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高调宣称“稀土供应已恢复”,美媒却揭露西方军工仍面临停产危机。当中国牢牢掌控稀土命脉,美国军工复合体还能硬撑多久?
白宫近期频频释放“稀土供应恢复正常”的乐观信号,试图安抚焦虑的美国军工企业。然而《华尔街日报》的深入调查揭穿了这一谎言:中国对军用及军民两用关键矿物出口的管控丝毫未松,西方军工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供应链危机。从子弹生产线到先进战机制造车间,停产风险如影随形。
【白宫称稀土供应已恢复,被美媒“打假”】
坦率地说,美国愿意与中国坐下来磋商,其中一个大头原因就是稀土管控。中国在稀土出口的问题上,可谓建立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不仅保障稀土资源合理开发,更是牢牢把握着稀土出口的主动权。
首先,开采环节就像一道无形的城墙。中方那是严之又严,实行严格的配额管理制度,确保矿山资源不被过度开采。卫星监测技术也派上用场,实时盯着矿区,一旦发现非法开采,立刻与执法部门联手打击。
这种源头上的强力监管,让稀土资源的开发显得更为可持续、更有章法。接着,在提炼环节,中国的准入制度犹如一道高高的门槛。
至于审核环节,那可真是“细之又细”。多部门联合审查企业的出口申请,从产品种类到数量用途,再到目的地,样样审查得如剥洋葱一般仔细,要求企业提供详尽证明和专业评估。
【中国牢牢把握着稀土出口的主动权】
出了国门,也就是在出口环节,中国有着一套领先的物流追踪和监管技术,每批产品都有自己的“数字身份证”,全程跟踪,这简直就像是给每一粒稀土都装上了实时定位。海关利用大数据监测,任何异常现象都会立即被拦截调查。
但这还不是全部,在防止非法转运的问题上,中国在各环节的协作可谓天衣无缝。从内部追溯体系到国际合作,步步为营地防止技术泄露。特别是在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的备案管理上,更是防患于未然。
那么,为什么美国和他的盟友,一直绕不开这个谜团似的稀土难题呢?因为除了中国,全球再无其他国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质量达标且价格合适的大量稀土资源。
【西方军工仍面临停产危机】
虽说美国也在四处寻找替代方案,但短期内根本无法完全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简而言之,西方的军工行业正走在钢丝绳上,一不留神,就可能因稀土短缺而失去平衡。
五角大楼一直发出警告,稀土供应链危机,加上持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弹药的压力,让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军火库存捉襟见肘,不足以撑起一场中等以上烈度的战争。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白宫放弃对台海“模糊战略”,美军也没有足够的武器和弹药来介入台海军事行动。
不少美媒直言,白宫该是时候放弃“虚假叙事”了,从顶层设计着手,尽早解除对关键矿物供应的依赖,否则这个“卡脖子”的问题,将长久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中美会谈的结果也不是全然无果。中方倒也确实言出必行,按照之前的经贸协议框架放宽了对美的稀土限制。
【中方按照协议放宽了对美的稀土限制】
不过,这可不代表中国愿意在稀土问题上全面让步。中方非常清楚稀土作为一张战略“王牌”的价值,调控稀土出口既能缓解国际压力,又为未来谈判保留了筹码。
然而,美方非但没有感激这一善意举动,还狮子大开口提出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不许中国采购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并要求进行重大经济转型。
这听起来更像是一次“虚空造牌”的极限施压手段,妄图让中方在更多领域做出让步,甚至包括放开军用稀土的出口。
但此路不通,中国在稀土出口方面的严格把控,不仅是对自身资源安全和战略利益的维护,更是对全球稀土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稳定。
【中国严格把控稀土出口】
在未来的国际博弈中,中国将在这一战略资源的掌控上倍加坚定。对美国来说,与其徒劳地施压中国,不如正视全球产业链深度互依的现实。毕竟,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合作而非对抗才是明智之选。
纵观全球,稀土之争早已超越单纯的贸易纠纷,它成为新时期大国博弈的一部分。如何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不仅考验外交智慧,更检验战略眼光。这场围绕稀土的国际游戏,注定是一盘相当耐看的棋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