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五万家相关企业倒闭,从年赚五十万到亏本转让,曾经门庭若市的县城手机店逐渐被抛弃了。

迪信通作为全国手机连锁巨头,2016年门店数量超过3000家,全年进店人次超1亿,玻璃柜台前经常围满顾客。

倒闭近15万家!从年赚50万到亏本转让,县城手机店,一倒一大片!

尤其是每年6-9月,高考结束后,一大批眼神清澈的年轻人会在家长陪同下到店里挑选手机品牌,比配置、比价格,部分热门机型还得靠抢。

有老板回忆,以前卖一台手机能赚400多元,年利润超50万元,但如今情况已完全改变。

据天眼查数据,搜索“手机店”相关结果近29万条,但存续和在业状态的仅14万家,意味着近15万家已关门倒闭。

倒闭近15万家!从年赚50万到亏本转让,县城手机店,一倒一大片!

迪信通门店数量从2019年的3000家跌至1500家,再到如今的600家。过去一天能卖十几台手机的店铺,现在一周都卖不了3台,只能靠倒腾二手机和维修旧手机维持生计。

曾经红极一时的手机品牌如金立、酷派、天宇、朵唯等,都成了“时代的眼泪”。

问题来了:线下手机零售店是如何火起来的?为何会批量倒闭?手机零售行业又经历了哪些变化?

倒闭近15万家!从年赚50万到亏本转让,县城手机店,一倒一大片!

中国街边手机店的爆火可追溯至2009年智能手机的爆发。这一年,3G网络铺开,智能手机开始替代功能机。

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为拉用户、捆绑套餐,推出“充话费送手机”“月费补贴”等活动——一台2000元的手机,交1000元话费即可免费领取,但需预存话费并绑定指定套餐(典型的短期让利、长期绑定套路)。

手机店每帮运营商卖出一台合约机,就能获得数百元补贴,比卖裸机利润更高

以酷派为例(与华为、中兴、联想并称“中华酷联”),其主打运营商定制机,横扫各大县城手机店柜台,不少人人生第一台手机正是酷派。

倒闭近15万家!从年赚50万到亏本转让,县城手机店,一倒一大片!

2013年4G牌照发放,手机店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最火时,vivo、OPPO的大喇叭从早喊到晚,导购为抢客户甚至大打出手——卖一台金立赚400元,卖一台vivo或OPPO赚300元,卖一张电信卡也能赚150元。

更关键的是,县城是熟人社会,拉一个客户能连带两三个甚至十来个潜在客户。有店主透露:“那时候卖手机跟抢钱一样,早上进10台vivo,下午就被抢光,一单赚3000元。”

传统手机零售店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三:

1.手机差价;

2.与运营商合作的返佣和补贴;

3.配件服务(内存卡、充电器、耳机等)及已消失的增值服务(如下载歌曲、电影,2010年1兆流量1元,用户舍不得用流量,手机店下载一首歌收0.5元、一部电影3元,还推出“买内存卡送50首歌”“买手机终身免费下载”等捆绑服务);

4.充电服务(早期手机电池可拆,容量仅800毫安左右,续航差,用户需带2-3块电池,临时用完可在手机店充电,一次1元,后因电池内置、充电宝普及消失)。

倒闭近15万家!从年赚50万到亏本转让,县城手机店,一倒一大片!

凭借这“三板斧”,手机店一度赚得盆满钵满,门店越开越多:迪信通2015年门店突破3000家,高光期平均每1.5天开一家新店。

都兴通讯门店达2000家;数十万小店遍地开花。三四线城市黄金地段,几十米内可能有7-8家手机店。2016年智能手机爆发期顶峰,全国出货量飙升至5.6亿部,很大一部分通过线下手机店售出。

但转折来得极快。2018年后,大量门店倒闭,昔日“日销十几台”的店铺如今“周销3台”,有老板亏本转让只求收回租金。县城手机店陷入倒闭潮的主因有二:一是信任崩塌,顾客流失。二是利润崩塌,“三板斧”失灵。

倒闭近15万家!从年赚50万到亏本转让,县城手机店,一倒一大片!

早期手机店因信息不对称溢价极高。即便如今,部分店铺仍对不懂数码的中老年人“狠宰”:有网友反映,长辈在县城手机店购买华为荣耀,官网售价900多元(含补贴仅800元),店铺却卖2000元,翻了两倍多。

店员被质问时竟理直气壮称“全网最低价”。更有甚者,帮长辈注册苹果ID收费298元(本可免费),贴手机膜298元,买炫彩手机壳298元,三项合计899元(年轻人自行操作仅需30元)。

配件价格不透明问题更严重:换电池成本几十元收费五六百,耳机进货价不到10元卖100元,充电器成本不到5元卖大几十元,“能宰就宰,宰多不宰少,宰老不宰小”成潜规则。

倒闭近15万家!从年赚50万到亏本转让,县城手机店,一倒一大片!

更有套路升级为诈骗:街头“免费送数据线”诱导扫码抽奖,抽中“平板/手机”后要求下载不知名商城APP预存数千元,或预存话费绑定套餐(声称分2-3年返还),但手机店常2-3个月跑路,APP不久后无法打开。

过去手机店暴利源于消费者信息差,当价格透明化后,利润空间被彻底压缩:

电商冲击:2016年后,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将手机及配件价格标得明明白白,用户可比价下单、次日收货,线下门店若贵出几百元,用户扭头就走;

品牌直营崛起:华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大量开设线下专卖店,掌握定价权和渠道,分流传统手机店客源;

倒闭近15万家!从年赚50万到亏本转让,县城手机店,一倒一大片!

运营商补贴缩水:2016年前后,政策监管加码(遏制无序价格战、4G普及、渠道透明化等),运营商大幅降低补贴,从“每台500元”降至“200元”,最终取消。

电商透明化、品牌直营、运营商停补“三座大山”压下,传统手机店利润空间被彻底挤压,批量倒闭。

但手机店并未消失,而是进入“全渠道时代”:线上线下联动,品牌直营、连锁代理、电商平台多点开花,消费者买手机更便捷。

如今街边运营商手机店重心转向“卖套餐、办业务、处理投诉、增值服务”;部分个体户转型二手手机、随身WiFi、装宽带、修手机、打印、贴膜等生意。

倒闭近15万家!从年赚50万到亏本转让,县城手机店,一倒一大片!

说到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时代机会不断轮换。过去信息不透明,信任依赖渠道和熟人关系,利润丰厚。

如今信息差缩小、渠道增多、消费者更精明,传统手机店、电脑城等生意逐渐失灵。真正能留下来的,靠的不是死撑,而是看懂风向、及时调整打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