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错换人生”撕裂者:养父母为子之死追责至生父母病榻前
600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四年前肝癌夺走28岁的姚策时,所有人以为这起横跨二十八载的错换人生悲剧终将落幕。命运却在六月翻开更凌厉的一页——许敏夫妇带着对儿子临终治疗的重重疑云,一纸诉状直指儿媳熊磊、亲家杜新枝夫妇,连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一并告上昌平法院的被告席。这场涉及生命权、身体权的较量,在姚策魂归四载后,撕裂了本该愈合的两个家庭。
二十年前江西母亲许敏“割肝救子”的决心里爆出惊天真相:手术台上要救的儿子竟无血缘关系。1992年河南开封那声婴儿啼哭,让两家命运阴差阳错纠缠半生。当2021年3月姚策年轻的生命最终败给肝癌,无数人曾为此落泪。人们未曾预料,四年后围绕姚策离开前最后72小时的医患沟通文件,竟让这场错位悲剧在法庭上演续集。
病历薄上“拒绝治疗”的墨迹犹新,此刻成为撕裂亲情的尖刀。 许敏执着于一点:儿子明知在杭州已陷入昏迷,却仍被送往千里之外的北京。“他求生的本能不会骗人!”许敏相信这份病历藏着无法言说的真相,“一个昏迷的人如何亲手签字放弃生命?这个签名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她的对面,姚策遗孀熊磊握紧证据准备迎战。“深度昏迷不意味着医疗沉默,”熊磊解释,“我们拒绝的是插喉管、电击这种最后时刻的折磨!普通治疗何曾中断?医生手里录音记录、短信往来可以证明一切!”面对养母质疑的临终选择,熊磊指其伤口撒盐——孩子才刚失去父亲不足五年。
法庭另一方,姚策生母杜新枝直指许敏动机:“流量炒作了四年还没够?无非又是带货前奏!”在她眼中,北京医院给予的是最规范的治疗,而许敏夫妇发起的诉讼不过是博取网络眼球的利器。亲家即将在26日昌平法院兵戎相见,法庭对峙的三人,竟有着养母、生母、妻子的身份纠葛。
这份病历单薄几页纸,牵扯的却是医患伦理、生死抉择、法律责任的沉重课题。 专业人士指出两大焦点:第一,重度肝昏迷患者的签字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若意识模糊期由家属代签,程序合法性需经法律检验。第二,“拒绝有创性抢救”与“拒绝治疗”之间是否存在关键界限?医疗规范要求医院对“不实施心肺复苏”等选择需有清晰决策流程存档。长庚医院被迫卷入家庭漩涡,能否自证操作无懈可击?
这场撕裂性诉讼背后是30多年未解的情感伤口。姚策生前照片在网络上再度传播,那双年轻眼睛里曾闪烁希望,如今只余下生者为了他身后的真相持续角力。网络舆论战场分裂成清晰阵营:坚持“生母有知情权”的网友引用欧美医疗透明体系对比中国困境,痛斥对临终决定权的漠视;指责许敏执念过甚的则抛出直播带货截图,质问“消费逝子何时休”。当#临终拒救谁之过#话题下两种立场激烈交锋,医疗从业者悄然写下长文:“家属最后关头的放手,究竟是冷漠还是另一种深情?”
距离26日北京昌平法院开审不足24小时,三组关键问题将决定这场“死后追责”的走向——签字落笔时姚策是否清醒见证?医院的告知程序是否完整保护了他的权利?养父母耗费四年光阴追索的,究竟是真相还是情感的另一种宣泄?而当杜新枝怒斥的“作秀论”遇到许敏的“知情的权利”,这场对簿公堂的终点究竟是澄清洗白,还是让伤口彻底化脓溃烂?
法槌即将敲响的这刻,一个残酷真相正在显露:三十年前那场产房疏忽种下的苦果,至今仍在以最尖锐的形式刺痛每个被命运玩弄的当事者。 无论26日庭审结局如何,姚策年轻生命的消逝早已注定没有赢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