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
今年华北雨季开始以来
我国降雨格局呈南北两条雨带分布
福建、内蒙古等地降水极端性突出
7月5日以来
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值
今年,华北雨季于7月5日正式开启,与常年平均开启日期7月18日相比偏早,为1961年以来最早。华北雨季开始(7月5日)至8月5日,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6.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9%。
我国呈“南北两条雨带”分布
福建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内蒙古为第二多
河南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少
同期,全国共10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河北易县(351.7毫米)、浙江慈溪(261.8毫米)、贵州习水(224.5毫米)等20站突破历史极值。
在气温方面,7月5日至8月5日,全国平均气温为23.7℃,较常年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其中,湖北、山东、四川、重庆、青海、河北、甘肃、山西、陕西、河南等10省(直辖市)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
此外,新疆、陕西、山东、江苏、安徽、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共有34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达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新疆吐鲁番东坎(48.7℃)、重庆巫溪(44.2℃)、陕西兴平(43.1℃)等56站日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
7月以来发生的主要气象灾害包括暴雨、台风、高温和干旱,呈现暴雨过程多极端性强、台风生成登陆多、高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江淮黄淮等地干旱露头发展的特征。
7月以来(截至8月5日),我国发生暴雨过程13次,较常年同期偏多5次。7月24日至29日,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降水过程具有长历时、短间歇、降水落区叠加明显等特点。
同期,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生成台风8个(较常年同期偏多3.1个);3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偏多0.7个)。8号台风“竹节草”登陆后在苏皖地区停留长达50小时;7月29日至8月2日,苏浙沪皖共1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季或月极值。
7月1日至8月5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7.0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35℃以上高温影响范围达497.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51.9%;38℃以上高温影响范围达到251.4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26.2%。
7月中下旬,江淮、黄淮和新疆北部气象干旱露头并持续发展。全国中旱以上覆盖面积8月1日最大,为259.2万平方公里。近期,四川西南部地区干旱露头。
关于7月以来气候异常的主要环流成因,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正高级工程师支蓉分析,7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脊线位置为历史同期最北,沿副高外围北上的暖湿气流偏强,丰沛的水汽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北方地区交汇,导致华北、内蒙古等地降水异常偏多,形成一条雨带。
此外,另一条雨带分布于华南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副高偏北配合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东传,整体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对流活跃,进而有利于台风生成个数偏多。受台风影响,华南及我国东部沿海降水异常偏多,形成另一条雨带。两条雨带中间的江淮、黄淮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由于受副高主体稳定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造成高温少雨、干旱发展。
预计8月下旬至9月初,副高强度偏强,脊线偏北,我国中东部地区降水整体呈现“北多南少”的特征。气温方面,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至偏高,华东中部、华中中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阶段性高温过程发生。
建议公众及时关注
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
作者:刘蕊 姚世博
原标题:《7月气候特点出炉:气温同期最高 南北两条雨带明显》
阅读原文
来源:中国气象局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