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弃女,被遗弃时发着高烧。
被一郎中捡回家,病虽医好,但因病脸上留下许多麻子,奇丑无比,被收为养女。
后嫁给四哥,生6子2女,全都是历史名人,其中两位时是副国级。
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历史上叫她李氏。
01
说起李氏,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她的这位养父。
李氏的养父名叫李殿华,李殿华是个读书人,和所有读书人一样,以求取功名,成为良相为终极目标。
但命运悖逆,他总是屡试不第。
科考失意后,和许多不第的人一样,当起了私塾先生。
当然李氏一边教别人家孩子,顺便也教自家的孩子。
自古父母都有一个“望子成龙”的执念,就是自己没有实现梦想,期望孩子去实现。
为了孩子的教育大计,他不惜做牛做马,给他们请名师,提供好的教育条件。
为此,他过上了斜杠生活,平时除了教书上课外,还兼农民种着几亩薄田,另外凭着会一些医术,给人问诊把脉,兼职赚一些外快补贴家用。
因为李殿华将大部分的钱都花到了孩子的教育上,所以一到年景不好,田里收成不好的时候,一家人的日子就过得十分紧巴。
李殿华有一位著名的孙子,我们后面会说到,他还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就曾回忆说:祖父生活穷困,一到年终的时候,家里索债的人多的很。家里的亲友都借遍了,因为不能按时偿还,家里的亲友对祖父又讨厌又害怕,害怕借钱。
一天,李殿华在出诊的时候,碰到一个被人遗弃的小女孩,他经过一番查看,发现小女孩发着高烧,身上还长着许多红疹子。
李殿华看着小女孩那可爱又可怜的样子,几经犹豫,将小女孩带回了家。
经过一番救治以后,小女孩的病治好了,但留下了后遗症,女孩的脸上留下了许多麻点,丑陋不堪。
但她似乎天生是个福宝宝,她的丑陋并没有影响她在这个家庭里的地位。
李殿华有4个儿子,家里恰好缺个女儿,有了李氏的加入,就可以儿女双全,人生圆满。
并且,家里自从多了这个小妹妹后,虽然家庭经济上越发困窘,但兄妹五人却很融洽,尤其那些平时淘气粗糙的哥哥们,越来越细心友爱。
李氏虽然长相不好看,但很懂事,很招几个哥哥的喜爱。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捡来的,为了讨得家里人的欢心,她学会了帮家里分担家务,烧火做饭,虽说她是李殿华的养女,但更多被当作粗使丫鬟。
一次,李殿华的四儿子李文安很晚回家,看到李氏竟然倒在灶台前睡着了,李文安顿时生了怜悯之心,于是将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盖在妹妹的身上。
这一幕刚好被父亲李殿华看到,李殿华经过权衡,便萌生了将李氏许配给李文安的想法。
李文安的三位哥哥都已婚配,目前只有年龄最小的李文安尚未婚配,无论从经济还是实用来说,李氏都是最佳之选。
虽然李氏长相丑了一点,但俗话说得好丑妻家中宝,不富也镇宅。
02
偏偏李文安并不觉得李氏丑,还对她产生了好感,真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就这样,在李殿华的操持下,李氏嫁给了“哥哥”李文安。
虽然儿子都结了婚,有了家室,作为父亲的李殿华也算功德圆满了,但李殿华还有一个大心愿没有完成。
他做梦都想家里能出一个有功名的人,从而光宗耀祖。
四个儿子中也就李文安读书用功,李殿华将所有期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所以他才物色了李氏这个帮手,既不会分散儿子的注意力,让儿子沉迷于女色,又善于操持家务,还能照顾一家老小。
李氏果然不负所望,与李文安婚后,李文安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似的。
道光十四年,也就是1834年,33岁的李文安考中举人。四年后,又与曾国藩一同考中进士。
据李文安的家谱记载,李文安是家族前七代人中,唯一一个进士。
李文安婚后科举顺利、士途顺利,儿女还都成才,果然丑妻家中宝,李殿华做梦都能笑醒,最后也是心无挂碍的寿终正寝了。
李文安与李氏婚后感情一直很好,先后生育六儿两女,儿子分别是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
李文安外出做官,教育子女的重任全部落在了李氏的肩上。
在李氏的教育下,六个儿子皆考取了功名。
长子李瀚章曾任湖广总督;次子李鸿章晚清名臣就不必多说了,大家都知道;三子李鹤章曾任甘肃甘凉兵备道;四子李蕴章追随李瀚章,办理军饷,税务等;五子李凤章为两江营务等;六子李昭庆为盐运使,死后赠官太常寺卿。两个女儿,大女儿家给了提督;二女儿嫁给了江苏候补知府。
图|李鸿章兄弟与家人
真的是李殿华发的愿心在李文安及孙辈身上集中实现了。
难怪古人拼搏一生,都要取得功名,真是一人成佛,九祖升天。
李家在李文安这一脉开始发迹后,李氏原可以安享晚年了,但她仍然粗布衣服,不骄不奢,还常常接济穷人。
03
李鸿章晋升为二品封疆大臣后,刚上任就收到母亲李氏要来看他的家信。
李鸿章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抬着八抬大轿和大队人马去接母亲,好让母亲也风光一番。
结果母亲坐上轿子后,却让李鸿章不要坐轿,扶着她的轿子步行回府。
那些随从的文武百官看李鸿章都步行,不敢坐轿,纷纷下马跟李鸿章一起步行回府。
从码头到府里要穿大半个城,城里的老百姓纷纷出来看热闹。
图|李鸿章全家福
李氏因为小时候没有父母监督裹脚,一直是大脚。
李氏坐在轿中还将一双大脚伸了出来,李鸿章边走边帮母亲盖脚,深怕被别人看到。
一路上洋相百出的李鸿章回到府里跟母亲生着闷气。
李氏却平静地说:你让文武百官和众百姓都进来吧!
当时文武百官和众百姓从府里的花厅一直立到大门口。
李氏给大家都行了一个礼,然后当着大家的面问李鸿章说:你可知道娘为何要你扶轿步行?
李鸿章回答说:母亲养育之恩厚重,儿理应扶轿步行。
李氏接着问:那你知道为何你帮我盖上大脚,我又再次伸出外面吗?
李鸿章沉默不语。
李氏这才说:无论是我让你扶轿步行,还是将一双大脚伸出轿,我只是让你明白,你即便是现在当了大官,你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要忘本。为娘的脚大,是因为娘的确以前是一个粗使的丫头出身。粗使丫头也没有低人一等。
李鸿章听完后非常惭愧地说:母亲教导的是。
李氏接着说:为娘还要补充几句,你做了大官,一不要贪财;二不贪色;三要为百姓办实事,不要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据说李氏训儿子李鸿章的故事在安徽一带广为流传。
04
厚德方能载物,行稳才能致远。
每当丈夫和儿辈遇到升迁,本应该喜笑颜开李氏,反而更冷静。
她教育儿辈:以致身报国,以盈满为诫。
晚年,她跟着李鸿章与李瀚章两个儿子生活。
太平天国运动平息后,总督“换防”,李鸿章从湖广总督的位子升任为直隶总督。
结果接任的湖广总督不是别人,而是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
李氏就不用跟着李鸿章奔波北上,而是直接留在湖广总督府里。
所以乡里邻间都羡慕地说:总督换防李老太太不用换房。
一家两总督,大概在清朝也是罕见。
李氏75岁时,恰逢慈禧太后寿辰,清帝为了笼络汉臣,推恩及亲属,给李氏赏了一块写着“松筠益寿”,镶着玉如意的匾额,还赏赐了高档的布匹。赐一品夫人,后晋封一品伯夫人。
83岁那年,李氏去世后,皇帝下令,李鸿章和李瀚章扶棺回籍安葬,沿途的地方官员都要设祭坛祭奠。
这在以前没有几个老太太能享受如此殊荣。
她的儿子李鸿章虽然在历史上是个存在争议的人物,但他对于晚清来说,是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的“中兴四大名臣”。
虽然后来李氏家族,随着李鸿章的跌落神坛,从此开始衰败。
李氏后代也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就像张爱玲所说,李氏家族的历史已成为过往,但血脉静静的躺在她的血液里,等她死的时候再死一次。
李氏家族的历史与辉煌都已远去,但李氏作为一位母亲,无疑书写了她的传奇人生。
“古今100位传奇母亲”大型文化纪录栏目,正在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