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是我国和阿富汗之间的唯一通道,瓦罕走廊。

在瓦罕走廊的入口,有我国的一座边境村,阿特加依里村。

中阿边境村,镇守4000米瓦罕走廊入口,村中小卖部日营业额达千元

阿特加依里村位置十分独特,其正对瓦罕走廊入口,正前方是阿富汗,左边是巴基斯坦,右边则是塔吉克斯坦。

村中一只雄鸡鸣叫,声音可传四国。

当然,实际上除了我国在这里有村庄,另外三国附近都是荒无人烟,因为这里是生存条件实在过于苛刻。

阿特加依里村所在地,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两侧山脉都在5000米以上。

这里的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左右,普通人来到这里很难适应。

而且因为海拔太高,这里的树木比较罕见,只有遍地草原和低矮灌木。

历史上,我国唐朝高僧玄奘曾经过这里,意大利冒险家马可波罗也来到过这里,班超经略西域的时候,也曾到达这里。

东晋高僧法显在《佛国记》中曾描述此地“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可见这里是多么的荒芜,多么的危险,环境是多么恶劣了。

中阿边境村,镇守4000米瓦罕走廊入口,村中小卖部日营业额达千元

不过纵然如此,这里依然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重要的商道,无数商队由此经过,让东西方文明互相传播交汇。

如今我国的G314国道就靠近这一走廊,下国道后向西大约20多公里,就能到达阿特加依里村。

路上在一处山脊上,可以看到三座石碑,分别用来纪念玄奘、班超以及马可波罗。

进入阿特加依里村后,人们会对这片荒芜之地有所改观,因为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小村庄。

这里不但有硬化的公路,还做到了水电网全通,即便和内地隔着千山万水,却也能通过网络紧紧联系在一起。

同时阿特加依里村还开通了暖气,这是村里的标配,因为此地冬季极为寒冷,最冷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村里的暖气从10月份开始供暖,一直到下一年的5月份结束,寒冷而漫长。

中阿边境村,镇守4000米瓦罕走廊入口,村中小卖部日营业额达千元

如今阿特加依里村有村民200多人,以放牧为生,在瓦罕走廊内部有多处夏季草场,非常适合放牧。

在国家的号召下,阿特加依里村还发挥牧业资源优势,成立牦牛养殖合作社。

如今村里的牦牛存栏量已经超过1000头,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资产。

而在从事放牧的同时,村民还身兼多职,更是有一半人都申请成为了护边员。

村民塔吉买买提有两个孩子,他和妻子都是护边员,其父母在夏季牧场放牧。

买买提一家除了放牧的收入,还有护边员每人2600元的工资,以及每人100元的边民补助,加起来已经十分可观。

在2018年的时候,阿特加依里村已经消除了极端贫困,摘帽成功。

对于村里的孩子来说,现在的生活也幸福的多,村里的幼儿园、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一应俱全,和内地的孩子们生活并没有太大差距。

中阿边境村,镇守4000米瓦罕走廊入口,村中小卖部日营业额达千元

在阿特加依里村中,还开设了三家小卖部,虽然店面不大,但食品、饮料、日用品应有尽有。

店主阿克优力表示当初贷款5万元开设的小店,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就将贷款还清,其日营业额可达上千元。

很多人觉得一个200人的小村,应该没这么大的购买力。

但阿特加依里村除了本村村民,还有外来的游客,毕竟这是瓦罕走廊第一村,很多人也会慕名而来。

不过来到阿特加依里村后,想要继续深入瓦罕走廊就很难了,除了本村村民之外,基本不会允许进入,毕竟瓦罕走廊内部环境更加恶劣,随时可能有危险降临。

中阿边境村,镇守4000米瓦罕走廊入口,村中小卖部日营业额达千元

当然村民们在这里还是非常安全的,因为瓦罕走廊内部还有我国的山口岗哨,有民警和战士,他们都是村民们的守护神。

对于在夏季牧场放牧的牧民而言,他们都会随身带着民警们的联系方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村子太远,反而是民警离得最近。

每当遇到困难,牧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找民警,这是牧民们最大的依赖。

多年来民警们不但保护牧民的牛羊,还和猛兽作斗争,救助被困村民,给老乡买药买物资等等,让无数村民感动。

正是这种警民一家亲,很多村民都愿意把儿子送去当护边员,成为护边员也是村民们的最大骄傲。

如今的阿特加依里村生活稳定而富足,作为边境村,这里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一旦未来瓦罕走廊打通,这里就将成为重要的贸易节点,或许会迎来泼天富贵。

中阿边境村,镇守4000米瓦罕走廊入口,村中小卖部日营业额达千元

对面的阿富汗对于打通瓦罕走廊十分积极,只不过在我国看来现在还不是时候,毕竟对面的情况还不够稳定。

对于我们来说,人民的安全,必须永远放在第一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